(更新)Sony A7R3(RIII) vs. Canon 5D3(DIII) 使用比較心得

A7R3

Sony A7R3入手至今也一個月多了(目前公司貨行情)

操作介面跟Raw檔調教也稍微有點心得,

所以上來分享一下跟我上一部主力機5D3比較的心得。


兩部相機的規格跟外觀照這裡就不再贅述,

這裡就只寫我使用上主觀的感受,

兩部相機發表時間雖然相隔了近5年,

已屬不同時代產品不太能一概比較,

但我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樣從A7R2就開始觀望

R2、R3到底能不能讓人放心地放手5D3投入S家黑科技懷抱。

當初一直想要跳家不外乎跟大部分人類似的幾樣原因:

1.體積及重量的輕量化:

從一開始覺得1D、5D系列拿在手上覺得專業、可靠、霸氣,

到後期的手腕開始痠痛、太佔包包空間、路上抓拍引人側目,

相機的縮小化成了我的目標。

2.不想再受單反反光鏡磨損對焦移焦所苦:

C家萬年的中央點平移對焦讓我動態構圖有了限制,

長期使用後側,邊對焦點偏移也讓人苦惱。

3.對C家Raw檔寬容度失望:

Canon用戶永遠的痛,永遠只能看著S、N兩家流口水。

4.追求高畫素:

近兩年都拍風景照為主,2400萬畫素在100%檢視下的細節讓人不夠過癮。

早在A7R2時期就有跳家的念頭,但R2當時的續航力、操作流暢度,

最後都讓我滅火—–直到了A7R3出世,

一改二代的許多痛點,三代已是很成熟的產品,

看到許多追蹤的攝影師陸續換A9、A7R3,

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是某次和使用A7R3的朋友去拍攝風景,

回來後跟他要了同角度拍攝的照片Raw檔,

5D3的暗部拉亮紅綠雜訊讓我很惱,

反觀A7R3卻是乾乾淨淨,

一週後,

將5D3及幾顆少用鏡頭PO網出清,

只留下幾顆重要焦段未來轉接使用,

正式離開使用5年的C家。


前言說了這麼多,

主要是要讓大家知道我跳家前是多麼的爭扎xd,

現在來分享這一個月來A7R3跟5D3使用上的心得,

A7R01908

A7R3相較於5D3的優點:

1.體積縮小有感

搭配fe 28 f2跟ef 50 stm的體積大小可愛地令人感動,可以輕巧地丟入包包。

2.對焦系統太強大

用過A7R3的對焦我已經回不去以前5D3的對焦方式了,

我只需專注於構圖、按下快門、對焦點死死地黏著人物眼睛,

眼睛清晰、睫毛可數,這樣如此簡單的結果為什麼在以前5D3是如此的困難?

3.夢寐以求的寬容度

不用說了,回不去了。

4.4200萬畫素下的細節很滿意

 除了可以捕捉風景的各種細節,高畫素商業輸出也較游刃有餘。

5.USB-C充電太方便

 拋棄以往碩大的充電座,直接像充手機一樣一條線解決,速度又快(原廠的座充直接被我冰封在盒子)。

6.WI-FI功能愛不釋手

 雖然WI-FI功能在這幾年相機早就不少見,但我在A7R3上我才第一次體驗到,手機傳輸照片、遙控快門太方便,不用像以前5D3為了自拍要來回跑。

7.機型低調不引人注目

 有人會覺得拿A7系列專業度氣勢盡失,但不引人注目才是我追求的,在路上舉起相機的注目度真的少很多。


A7R01474

A7R3相較於5D3的缺點:

1.重量減輕有限

5D3(900g)、A7R3(665g)重量看似減少,但加上轉接環(140g)後剩下的差距只有不到100g,A7R3是個體積小密度高的相機。

如果要接原生鏡來減輕重量,能夠應付A7R3高畫素的變焦鏡頭大部分都太重或手感不好。

光圈1.8以下的定焦鏡重量一樣驚人,

目前手邊搭配滿意的鏡頭只有fe 28 f2、ef 50 stm,整體不到1公斤非常輕巧。

2.菜單介面還可以更順手

聽說R3菜單比起R2有重新設計,所以我實際使用的時候並沒有感受到傳言中的難找,但和Canon一貫的介面比較而言的確還有改善空間,5D3的菜單真的比較有邏輯。

3.開機速度離單反還有一點差距

過去單反習慣沒事關機看到畫面秒開按快門,A7R3目前還是沒辦到達到,開機完成大概需要2秒,對於搶拍不利,一直開機又容易因為晃到身體感應啟動增加耗電。

4.耐候性待考驗

相較於5D3像是個可靠的工具,A7R3確實比較像個精密的電子儀器,網路上的評測也顯示a7系列相機電池蓋有進水疑慮,所以會比較不敢帶A7R3到極端環境使用。

5.電池續航力還可以更好

NP-F100對於日常拍攝一天一顆綽綽有餘了,但續航力跟LP-E6還是有一點點差距,對於我登山長時間沒電力的情況可能還是要準備更多行動電源。

6.後製時電腦負荷增加

雖然這是A7R3的非戰之罪,選擇它之前早該有心理準備,但我的2013 late MacBook Pro 15頂規檔案處理起來溫度非常高,儲存空間也佔得非常快,常常怕修圖修到把電腦燒了。

7.膚色需要適應

三代機身的膚色聽說已改善很多,但和5D3直出逆天的膚色相比,A7R3直出的膚色我還是不太能接受,Raw檔膚色偏青綠,還要一段時間摸索看看如何調得接近5D3討喜。

8.沒有機頂螢幕

在單反上習慣使用的機頂螢幕在A7R3上沒有,害我很羨慕EOS R,以前很習慣將手垂下把5D3放在腰部位置看機頂調整參數,在A7R3上目前只能將螢幕翻出看螢幕調整。

9.雞肋的轉盤鎖定鍵

轉盤阻尼已經不小了,加上位在不容易誤觸的右側,鎖定鈕實在有點雞肋,以至於變換模式時右手都要離開快門或者左手繞去很奇怪的角度轉動,影響拍攝節奏。

10.高速記憶卡昂貴

USH-II速度的記憶卡目前價格還非常昂貴,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11.電池、記憶卡插入方向朝外

純粹個人強迫症,A7R3電池曲面的方向竟然不是像5D3朝外貼齊握柄曲線,而是朝內,有點曲線被破壞的感覺。

12.LCD亮度不夠

現在大部分都靠LCD構圖拍攝,但和之前5D3相比感覺亮度較弱,在戶外有時會看不清楚。

13.沒有APP功能

 這點對我而言非常致命,以至於我當初差一點想入手A7R2,平滑反射、數碼濾鏡等殺手級APP可以讓風景攝影省下多少濾鏡錢,可惜三代機身是全新的軟體系統了,不太可能再有APP功能,如果A7R4再推出APP功能我應該會去切腹。

雖然我對A7R3的缺點比優點多了這麼多點,但優點給人的感受還是大大超過於缺點的。

所以整體而言A7R3還是一台令人愛不釋手的性能小怪獸,真的很期待Sony能在A7R4身上再端出什麼牛肉讓攝影玩家們瘋狂呢!(傳說中的6000萬畫素新感光元件?)


8500//embedr.flickr.com/assets/client-code.js

最後再分享一下手邊Canon鏡頭的轉接心得

我使用的轉接環是最新的天工四代環,入手後有跟友人借Sigma MC-11比較,各有優劣但相差不大,但天工有內建腳架孔又比較便宜,最後還是留了天工。

05/29更新:用到後來有幾顆鏡頭偶發性當機愈來愈頻繁(相機轉接環版本皆最新)拍起來很惱人,後來索性賣掉換MC-11了,但很懷念天工四的腳架孔

1.Canon EF 16-35mm F4 IS

對焦快狠準,裝上重量手感也不差但整體長度會變很長,收納取出有點卡卡,原生3顆超廣角長度雖較短但都是外變焦,加上看評測鍍膜對抗眩光鬼影都沒有C家好,所以難以放心下手。

05/29更新:在MC-11上正常,極少數當機。

2.Tamron 24-70mm F2.8 VC(A007)

對焦快狠準,手感不差但理所當然的重,偶爾會當機需重裝鏡頭後才會恢復正常。

05/29更新:接天工四能用但偶爾會當機,接MC-11會當機不可用。

3.Tamron 28-300mm F3.5-6.3 PZD VC(A010)

重量跟手感皆完美的旅遊鏡組合,總重還比fe24-240輕,戶外白天情況下,100mm以下對焦迅速,100mm以上可接受,但遇到主體跟背景顏色相近時容易拉風箱,室內基本上不可用。

05/29更新:接天工四能用但100mm以上對焦慢甚至拉風箱,接MC-11對焦不差但很奇怪會發生曝光亂跳問題,疑似光圈葉收合不定,這顆算不可用。

4.Sigma 50mm F1.4 EX DG HSM

裝上後手感不錯,對焦稍慢且會偶發性當機,但能夠暢快開1.4拍照爽感讓人願意忽視前面的缺點。

05/29更新:換MC-11後一樣會頻繁當(奇怪明明自家鏡頭只是老了點阿),只好賣掉,很可惜不然很喜歡這顆的發色。

5.Canon EF 50mm F1.8 STM

對焦快狠準,總長度和fe 55 1.8差不多,街拍好組合,但邊角有一點跟不上畫質。

05/29更新:在MC-11上正常,極少數當機。

台灣台中市北區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