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建案-北屯『心之所向』社區屋主驗屋交屋心得+開箱夢想小宅 2025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102

/

期待多年的小窩終於完工了、整理一下這3年來的資料跟照片留個紀念。

🏡建案資訊-

【建案名稱】:總太心之所向
【建設公司】:總太地產開發有限公司(2023/07更名為富華創新)
【營造公司】:總太營造股份有限公司
【基地位置】:台中市北屯區環太東路(廊子重劃區)
【基地面積】:11330.7坪
【總共戶數】:住家 1834戶,店面 28
【棟別規劃】:11棟 (A~K)
【坪數規劃】:2房 (24-28坪)、3房 (34-38坪)
【電梯戶數】:11戶四梯,13戶五梯,15戶五梯
【總樓高度】:地上15層,地下3層
公設項目】:接待大廳、會議室、視聽室、閱覽室、空中花園、健身房、交誼廳、中庭花園、廚藝教室、Lounge Bar、親子遊戲區、KTV、信箱區、曬被區、泳池、SPA、滑水道、湯屋、桌羽球場、露營區、影廳、跑酷場、民宿…等。

/

總太整體開發一共分為 4 期,
第一期(總太2020):2020年12月
第二期(總太聚作):2022年10月
第三期(總太心之所向):2024年11月
第四期(總太心之所向):2024年12月

/

重要時間軸-

2021/03 建商開賣(自售無代銷公司)

2021/05 建案開工

2021/12 全案完銷(8個月)

2022/02 開始看房

2022/04 購買轉約戶

2024/02 建案拆鷹架、對保+給代收款

2024/06/05 建案完工取得使用執照(工期約3年)

2024/08/12 驗屋(08/05開始第一波驗屋)

2024/10 代書過戶+銀行撥款

2024/11/04 複驗+交屋(10/28開始第一波交屋、從開工到交屋約3年半)

2024/11/25 裝修完工(21天)

/

開始接觸房地產業後、認知到自己人生一大目標是擁有自己的房子,

當時碰巧正值疫情期間房產市場快速飆升、我知道不能拖必須盡快找一間自己能負擔的、

不然到時同預算可能越買越遠或越買越小,

從開始看第一間到買心之所向只花了2個月、大概看了4間中古+6間預售,

因為預算設很死、所以只能考慮市區震前老兩房、套房或海線跟市區外圍的新兩房,

一開始先去看中古屋但馬上厭倦了要斡旋議價拉價+老屋怕鑑價貸不到8成+整修費較高現金不夠,

再去看預售屋、馬上見識到房市熱銷期間各種高傲的嘴臉,

有一建案到接待中心現場代銷正眼都不瞧我一眼、現場才跟我說全案剩一戶車道上方三房看你要不要,

上網找轉約戶打給一屋主只想確認是面哪的戶別直接嗆我這個你該去問仲介不是問我、只問我要或不要。

/

當時預售案大概考慮了清水青雲賦、沙鹿凱悅W、沙鹿允將上上謙,

另有想要皇埔莊園、市政愛悅但大爆預算,

偶然發現北屯的心之所向轉約、總價小爆預算但已付工程款+賣方價差現金尬得過、剩餘工程款還有2年半工期慢慢繳還過得去,

最後在沙鹿兩房跟北屯兩房中選擇了後者、一是離市區相對近還是比較好、二是往後房市如果有動盪也比較穩,

然後總太也真的是很有良心的建商、工作上看過太多的建案跟格局圖(興XX、寶X、達X…),

總太在格局、採光、建材、梯戶比、價格上真的都很有誠意。

/

現在事後回看也許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當初考慮的建案有一間還沒完工延後交屋、有一間完工我看591室內照廚房管路令人不敢恭維,

碰巧遇上新青安政策以為很難申請到的40年變很容易、月負擔變得比預期低、本利和比房租還低,

但當然也有遇到很刺激的事情,

2024/02對保、2024/07碰到全台房貸爆量許多銀行紛紛限貸,

社區群組內大家都很緊張到底貸過了沒、撥款了沒,

怕撥款前又會重審,我工作業績不敢鬆懈、怕薪轉金額掉下來難看、也不敢做任何大筆消費怕戶頭餘額難看,

最後2024/10撥款後才終於鬆了一口氣,

雖然這間房子並不完美 – 總戶數多、小坪數、只有一衛浴、沒有無限棟距、在市區外圍、老台中人嫌離斷層帶近,

但我覺得心裡很踏實、努力了數年每月一直繳錢、一步一腳印看著它完工交到我手裡,

交屋後一週我常常坐在地上發呆、環顧四周,想著基地從一個大坑到結構完工、室內從一張圖面到驗屋時第一次踏進屋內變成3D的樣子、一切好不可思議。

我內心充滿感恩、也很知足,也感謝總太願意做這樣的案子讓年輕人有機會買得起,

感恩總太、讚嘆總太。

/

先分享社區圖-

(以下圖多)

工期期間蓋到13樓的樣子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104

總太造鎮四期一起排排站合照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106

心之所向三+四期空拍、基地超大退縮、還退讓基地多了1-2線道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103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67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68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76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75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74

心之所向後方+麗園公園空拍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105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100

中庭心之谷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107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99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98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95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97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89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101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62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94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93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92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73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1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91

以後的泳池+SPA區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69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19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28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25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22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24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23

往社區後方看的市容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26

超大環保室(照片只是1/4)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8

地下停車場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66

B3天井佈置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21

2024/08/12驗屋

我這戶蠻幸運的基本上找不到什麼瑕疵、小瑕疵總太員工也馬上登記、出一份驗屋檢核單pdf檔給我,流程都很專業、成熟。

當天時間有限又有很多事要做照片拍得比較混亂。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37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38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65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36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41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40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46

為了這個景我等了2年多、本想買正後方無限棟距的但價差太大,

………下一間加油。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43

建商配合土銀+合庫的貸款方案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35

格局圖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6

2024/11/04交屋

三四期一起蓋、也一起交屋、交屋中心統一設在四期,

整個交屋過程也很流暢、專業,大概1小時。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33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18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16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2

我也交屋啦!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10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3

社區磁扣很有質感+顏色很騷包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7

早期購買的戶別建商特別送的家電禮券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9

建商交屋禮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5

好好幫屋內拍個紀錄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32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61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17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51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14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12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13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11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29

室外機放置位置(不算在坪數內、算建商送的空間)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48

建商送的櫻花熱水器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63

標配廚房組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30

標配浴室含國際牌免治馬桶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52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53

2024/11/25裝修完成

為了節省預算+不想要拖太久怕之後更多人交屋送貨擠在一起,

所以裝修全部自己來,本來目標1個月完工最後21天搞定🤣。

喜歡木質無印風、希望屋內只有白、黑、木色系不要太雜亂,

但台灣原木傢俱大都很貴(好不是貴、是我的問題)、所以家具大部分轉向淘寶選購,

省了不少但自己組裝真的好重好累……..

如果要我再選擇一次,…………….我應該還是會再組裝一次。

/

設計部分推薦大家用電腦軟體Sweet Home 3D

完全免費(但對電腦效能有點要求)、把建商的格局圖匯入即可量出每個邊尺寸,

試擺每樣傢俱家電的顏色尺寸是否和諧、爆框,但沒辦法很精細描繪出跟實品一模一樣的櫃體,

還可模擬在室內行走的視覺感受,

最後完工成品也的確99%都跟我在軟體感受的一樣,

沒有櫃體爆框、沒有家具買錯、沒有壓迫感。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34

完成品,沒有美美的裝潢天花板系統櫃、只有一步一腳印充滿血淚的DIY家具。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81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78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85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86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80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79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82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87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84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83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77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90
屋內已安頓好接下來就剩社區另一大特色公設區完工點交後、再來開箱一篇!

Leica M11 Silver 開箱&心得 2025-萬宗歸一

L1008206

/

在入手Leica Q的四個月後、我終究入坑了Leica M,
因為Q的體積跟鏡頭表現實在太過美好、讓我也想要補齊一套Leica鏡頭焦段

首先說在前頭、我覺得買Leica M很大機率不會讓人拍得更好,失敗率高、拍攝節奏慢,它只是會讓使用者用得更爽而已,

但最後還是願意嘗試M機的原因-

1.現在日系相機對焦太容易了、隨便都眼控對焦、一秒十幾張,拍了一堆回來懶得整理,

手動對焦逼迫你放慢拍攝節奏想好再拍,想清楚構圖再對好焦、按下快門,理論上可以拍得更少、拍得更好,當然你說一般相機也能調成手動對焦、但有得選擇跟沒得選擇只能手動對焦是兩回事。

2.攝影玩久了嘛、總想來點挑戰,手動對焦越困難越想去挑戰它、征服它。

3.不得不說Leica的CMOS跟前置玻璃、鍍膜真的優秀,如果克服上面重重困難、按下一張成功的照片,通透感立體感都不會讓你失望,有人說混在一起盲測根本分不出來、但我覺得是比率問題,A7R3拍出來的照片可能10張只有2張會讓你感動想留下、M11拍出來的照片10張可能會有7張的差別、有處理過兩種不同品牌相片檔案的人應該都能夠感受到。

4.縮短出片時間,這點我在換Q之前沒有特別期待、想說用Raw檔還是會修,但實際使用Leica兩款機型的Raw檔真的蠻好修的、小幅度調整色溫、飽和度、亮度,畫面就很跳了、大幅縮短修圖時間。

5.縮減體積重量,多年前Canon跳到Sony經歷了一次大瘦身很滿意、這次雙修Leica目標進一步壓縮。

前兩年旅行使用的配置大都是1機3-4鏡-

Sony A7R3+14mm F1.8 GM+55mm F1.8 ZA+Sigma 28-70mm F2.8(有時不帶)+Tamron  70-180mm F2.8 =約2.2或2.7公斤,

/

購入Leica Q後變成2機3鏡的配置-

Sony A7R3+14mm F1.8 GM+Leica Q 28mm+Tamron  70-180mm F2.8=約2.6公斤、不一定有省到重量但多了雙機的方便性,

/

補齊Leica M後變成2機3鏡的配置-

Leica M11+Laowa 15mm F2+Leica Q 28mm+福倫達 75mm F1.5(比較公平的對手是FE 85MM F1.8、重量差不多但M鏡體積還是小一圈)=約2公斤、一個後揹相機包下層就直接搞定、完美。

/

但當然有人會說焦段差這麼多怎麼比、我是選擇裁切畫面就好,

現代機型畫素很足夠、15mm裁切到30mm、28mm裁切到56mm、75mm裁切到150mm,這樣都足夠使用,

但這種做法不是每個人都認同、有些人認為照片就是要完整無裁,只是我A7R3裁切功能用那麼多年、從來沒被客戶、觀眾質疑過“畫素不夠多、散景不夠淺”,

但我的確放棄了Tamron  70-180mm更極致的長焦段、

但在旅行中、我只要有超廣角、標準、望遠三種視角可切換即可、我並不追求絕對焦段數字上的齊全,我只要有這三種視角來呈現畫面即可、這也是我的選擇。

/

至於有了Leica後會出清Sony嗎?當然不會

接案或登山時我還是會使用Sony、

但旅行或聚餐等可以慢拍的場合我就只想帶著Leica出門。

/

當初在選擇M機型時把Leica M240、M10、M11納入選項,

Leica M240-優點:人人還念的發色、可錄影、最便宜,缺點:重、厚、白平衡飄。

Leica M10-優點:輕薄、性能相對成熟、LV可用,缺點:發色偏日系、電池縮水耗電。

Leica M11-優點:更輕薄、性能成熟、續航佳、據說發色神似M9,缺點:門檻高、高畫素微震問題。

/

刷了一陣子二手釋出的不多、有看到幾台M240、M10上架但開的價格也很誇張,哪有機子二手價越賣越高的…..然後Leica官方2025/01又要漲價、二手價可能也會跟著漲一波,

後來終於看到一台品項不錯的銀色M11(再次感謝原主人為了換Q3 43割愛)、價格也不錯就直接選擇了M11。

/

簡單開箱-

LINE_ALBUM_leica m11_250115_3
LINE_ALBUM_leica m11_250115_4
LINE_ALBUM_leica m11_250115_5
LINE_ALBUM_leica m11_250115_6
LINE_ALBUM_leica m11_250115_7
LINE_ALBUM_leica m11_250115_8
LINE_ALBUM_leica m11_250115_9
LINE_ALBUM_leica m11_250115_10
LINE_ALBUM_leica m11_250115_11
LINE_ALBUM_leica m11_250115_12
LINE_ALBUM_leica m11_250115_13
LINE_ALBUM_leica m11_250115_14
LINE_ALBUM_leica m11_250115_15
LINE_ALBUM_leica m11_250115_16

黑白無雙

LINE_ALBUM_leica m11_250115_28
LINE_ALBUM_leica m11_250115_29
LINE_ALBUM_leica m11_250115_23

像塊磚頭一樣扎實

LINE_ALBUM_leica m11_250115_24
LINE_ALBUM_leica m11_250115_25
LINE_ALBUM_leica m11_250115_26
LINE_ALBUM_leica m11_250115_27

/

順便開箱兩顆鏡頭-

首先是老蛙 LAOWA 15mm F2 Zero-D LM

超冷門的鏡頭、全網只找得到一篇英文評測、全網拍也只找得到一家在賣,

但規格超逆天、在M接環絕無僅有,價格、做工、畫質、星芒也超出我預期。

LINE_ALBUM_leica m11_250115_35
LINE_ALBUM_leica m11_250115_34

轉接環可接72mm濾鏡、但會變胖我選擇不用

LINE_ALBUM_leica m11_250115_32

LINE_ALBUM_leica m11_250115_31
LINE_ALBUM_leica m11_250115_30

實拍照-

L1008107
L1008117
L1008116
L1008157
L1008163
L1008179

1.8倍裁切變28mm
L1008206
L1008239-HDR
L1008368-HDR
L1008256-HDR
L1008259-HDR

和太陽對幹顏色都算能保留、f4開始就有星芒、f5.6更尖銳

L1008207
L1008091
L1008092

f2畫質略軟(不是糊成一片只是線條不夠分明)、f2.8可接受、f5.6-11大概都是最佳畫質

沒有遮光罩所以要注意眩光

L1008286-HDR

/

再來是第二顆福倫達 Voigtlander 75mm F1.5 ASPH for VM

顏值佳、光圈大、顏色中規中矩、f1.5稍軟、f2以後都蠻銳利的可以數毛

但光圈環相對鬆手感差一點、然後M機沒防手震所以快門要求高。

LINE_ALBUM_leica m11_250115_1
LINE_ALBUM_leica m11_250115_2

遮光罩太寬我也選擇不用

LINE_ALBUM_leica m11_250115_17
LINE_ALBUM_leica m11_250115_18

兩顆體積相仿

LINE_ALBUM_leica m11_250115_33

實拍圖-

L1007787-已增強-雜訊減少
L1007850
L1007848
L1007892
L1007894
L1007751
L1007957
L1007937

1.8倍裁切變135mm、路標車牌都可辨識L1007941

/

真的開始使用M後發現手動對焦並沒有那麼困擾我、只是拍攝節奏比較慢而已,

但也是剛好M11的LV對焦好用、跟以前一般相機開LV對焦沒什麼差別,

如果用黃斑對焦我就真的不太行、不能調整屈光度對眼鏡族來說對起來好困難,

所以M11是台很不M(?)的機器、比預期拍起來簡單多了XD。

/

比較困擾我的反而是微震、因為機身跟鏡頭都沒有防手震、所以安全快門務必提高+雙手拿穩、

不然高機率放大看都晃到,開電子快門就能解決但會影響畫質+照片會偏暗,

目前暫時只有購入兩顆副廠鏡頭、這兩顆鏡頭光圈全開都有點軟,

看來可能真的只有APO鏡能夠餵飽M11、體驗到像Q一樣全開光圈又鋭又化的感覺了(汗。

/

M11用下來感覺是台能讓人用很久的機子、挑不到什麼麼大缺點(硬要說的話就是偶爾當機,

未來除非同時更新了防手震+翻轉螢幕才會讓我有慾望升級了,

希望Leica不要這麼快更新、讓我M11可以用久一點~~~(喂。

Leica Q 開箱&心得 “You are so Qute ! “ 2024

「Brian ,Work Hard and Buy a Leica.」

6年多前、在尼泊爾EBC路上的Thangna小鎮(2018 EBC舊文回顧),

看著德國工程師Markus拿著Leica M8邊拍著夕陽山景、邊認真得跟我說(他的作品),

IMG_3758IMG_3737-2

6年多後、我手裡握著Leica Q,拿到了我探索Leica的入場券。

___

想要試試Leica的念頭不是沒有停過,M9、M240、Q,

但每次刷刷二手釋出最後還是因為抗拒手動對焦或Q不可換鏡不了了之(當然還有價格),

讓我想要嘗試的原因主要還是Sony A7R3的膚色始終無法讓我滿意,

總有種塑膠皮感、照片到了另一半那邊始終被打槍(當然有看過攝影師精修後的膚質還不錯、

但要精修皮膚就失去了拍照的樂趣跟分享即時性),

只有少數用蔡司55mm 1.8的照片能過關、到後期索性懶得用相機拍她、寧願用iphone拍一拍就好。

另外就是A7R3的CMOS前玻璃較厚(數據)、照片常有種距離感、不通透感(不管是不是心理作用、照片這種事本來就很主觀、我說有就有XD),

還有就是我喜歡28mm鏡頭、舒服的生活化視角、搭配機內裁切42mm就可獲得接近人眼的標準視角,

但Sony至今沒有推出一顆體積適中、畫質不錯的28mm鏡頭,

早期購入28mm f2使用、體積完美但發色悲劇、受不了最後賣掉,

所以A7R3是台很棒的風景機(搭配蔡司18mm 2.8、55mm 1.8發色簡直銷魂)、也是台不錯的活動記錄工作機,

A7R01233

A7R02761

但拿來拍家人生活紀錄對我來說就是不如一台iphone。

此次為了另一半慶生要去吃一間燈光昏暗的無菜單料理、

下了決心要找個膚色好出片、快門安靜、昏暗環境也能拍的解決方案,

目光又回到了標配28mm的Leica Q、這次是時候了(藉口)。

/

一開始在抉擇要買Q1試試、嘗試門檻低如果後悔也好脫手,

還是直接攻頂買Q3、跟A7R3一樣的高畫素裁切優勢、翻轉螢幕、規格能用比較久。

最後還是決定先買Q1的原因-

1.重量:Q1 640g、Q3 743g,重量有感增加。

2.外型:相較於Q1背面洗鍊圓潤的外型、Q3為了翻轉螢幕機背外凸線條被破壞,我覺得買了Q3我還是會嚮往Q1的外型。

3.檔案:DNG檔大小Q3平均70mb、Q1平均40mb,電腦處理速度有差。

4.對比:看了01評測文Q2 Q3的發色變得對比較重、較現代化,Q1的對比低比較符合我需求。

5.銳利:拍女生不宜太銳利、Q1 2400萬可能比較是個甜蜜點。

/

決定了要買Q1後再來就是決定要買傳說中的1.0版還是隨意、

後來覺得我都還是DNG修圖、1.0版JPG直出對我意義不大,

且為了1.0版放棄了2.0版對對焦速度的改進也不實際、最後決定隨意,

但沒想到現在二手Q1釋出量少、今年二手釋出行情甚至比我去年印象得還高,

最後在相機二手論壇發文徵求,

1天後一台品項極佳的鈦灰色Q1賣家訊息跳出、

思考了一下,

2天後相機就出現在我面前。

IMG_0501

在這之前一直以為Q1只有黑色跟銀色、本來想買低調的黑色為主,

初見鈦灰色驚為天人、正面有夠誘人、算是小圓我想要銀色M機的夢,

IMG_0415

但背面看圖片覺得好醜、為何不是像銀機一樣上下銀邊中間黑色而是整片灰搭黑按鍵,

IMG_0414

一開始好難接受、但拿到實機後在光線的反射下反而覺得還好、異常順眼且有質感。

但我就是要當個低調的騷包、所以又買了黑色的包膜包成了Q-P、哈!

IMG_0571
IMG_0591

原廠遮光罩無法上保護鏡、另買的副廠金屬遮光罩、質感不錯

IMG_0655
IMG_0656
IMG_0657

購入價格略高於目前行情、但考量到是稀有色、品相佳、又附了有品牌的真皮皮套,

算了、開心就好。

/

初上手、外觀圓潤、紮實冰冷、忍不住令人一直把玩,

IMG_0409
IMG_0410

機身操作邏輯跟日系相機完全不同頗有新鮮感,

菜單簡潔、但中文翻譯有些翻的完全不對,

對焦性能、畢竟是2015年的德系機子我本來標準就降很低預期是Canon 5D單點對焦水平,

但實測有驚喜、對焦又穩又快、觸控反應也迅速。

/

來到了試拍、終於等到一個有陽光的日子,

一拍下去,

WOW

L1100186

L1100183

這是一台會讓人發出WOW的機子、我暫時也只能這麼形容,

第一感受是發色沒有像A7R3+Zeiss鏡那麼厚重,Q1對比較淡、光線、色彩還原能力極佳很耐看,

還有很難科學化的“空間感”、沒有了A7R3 CMOS厚玻璃的困擾、Q1讓我深深感受到了通透感(我開心我覺得有就是有XD),

看到照片就像是回到了當下的光線質感。

L1100130-HDR

這就是所謂的徠卡味嗎?我不知道也不重要、重點我喜歡,

所謂刀銳奶化我體驗到了,該銳的地方銳、該化的地方就像奶油般散開且完全看不到紫邊搶鏡頭,

L1100272
L1100309

德國人造鏡的工藝實在了得(重點這竟然還不是徠卡最高階的鏡頭!)。

/

至於大魔王關卡-膚色,

意外的第一拍就過關、另一半也稱讚這台拍起來好好看相機長得又可愛,

數年來的夢魘在此刻終於解脫、感動得痛哭流涕。

而DNG檔也只要小修就能得到通透不塑膠的皮膚質感、我很滿意。

但因為沒有被攝者同意、這部分就不放上人像範例圖。

/

如同郭大爛大師心得寫的、

Q1只是台鏡頭完美的隨身相機、JPG直出並不討喜、也有些缺點,

看破它、才能善用它。

L1100413-HDR
L1100425-HDR
L1100337-全景
L1100461
L1100469-HDR
L1100475-已增強-雜訊減少
L1100362-已增強-雜訊減少
L1100294

它動態範圍低、那我就用包圍曝光拍再合併,

它AFC跟連拍弱、那我就只拍靜態、動態交給A7R3(但用Q拍時我反而喜歡改用單張模式),

它續航低、那我就多準備2顆電池、反正我一天也拍不了100張,

/

原本擔心裁切後的50mm剩800萬畫素會很勉強、

結果是我多慮了、大部分情況下的放大細節都還是令我滿意、更不用說社群分享用途,

原來只要鏡頭夠強大、稍低的畫素還是能看到滿滿的細節。

28mm vs 50mm,點圖可到flickr看原始尺寸。

L1100252
L1100253

好用的微距模式、最近距離差距頗大,拍美食小利器。

L1100174
L1100176

Leica Q讓我重溫攝影的喜悅、重新愛上按快門,

讓我想起大一那年籌足積蓄、買了第一台全片幅二手Canon 5D時到處拍照的喜悅、

讓我忍不住好奇用Q的鏡頭看世界,

它變成我出門的必需品、把它放入包內成為每天儀式感的一部分(好吧、也許只是還在熱戀期),

害我好想換一顆有相機隔層的公事包。

/

至於用了Leica是否就會拍得更好?

我覺得重點在於你是否“相信”、

一但你相信了這個信念說服大腦、大腦自然會給予你符合信念的行動,

願意常帶出門、相信自己會拍得更好、常按快門、出片機率自然就高😊

【富士山河口湖住宿】秀峰閣湖月飯店🗻- 含露天溫泉浴池的角露台雙床房(301房)、房內即可一睹夢幻富士山湖景

A7R01882-HDR

有幸搶到一晚2023/03剛翻新的3樓301邊間房型、兩天都大飽眼福富士山景

住宿日期:2024/01/04-05

2023年中安排年底要到東京自由行時就決定一定要到河口湖一趟親眼看看富士山,

河口湖周邊飯店百百間讓人不知道從何挑起(堪稱高級版日月潭XD)、而且每間都不便宜,

我篩選有陽台房內溫泉+有湖景+山景盡量左右不裁切3個條件後,
找出3家候選飯店-

1.秀峰閣湖月Shuhoukaku Kogetsu

優點:富士山景位置最無敵完全無遮蔽、應該沒有更頂的了

缺點:舊飯店、公設區稍有年代感,但部分房型剛翻新過

2.湖山亭產屋Ubuya

優點:公設奢華、離湖邊最近山景迫近感強烈、尤其貴賓501房型超夢幻

缺點:位置偏左、富士山景左邊有點被遮到,也是舊飯店翻新、房內質感偏普

3.馥府河口湖Fufu Kawaguchiko

優點:新完工的飯店、房內設備最奢華、餐食優秀

缺點:離湖邊遠、飯店前又有大樹跟山腳擋住富士山景

個人排序-

公設:湖山亭>馥府>秀峰閣

房內:馥府>秀峰閣=湖山亭

飲食:馥府>秀峰閣=湖山亭

山景:秀峰閣>湖山亭>馥府

三間都有不可取代的優點讓人無法抉擇啊啊啊,
但除了選哪家以外重點是也要訂得到房、

這三間飯店基本上都是處於全年一房難求的狀態、尤其我又是跨年連假,

最後我決定3間都搶、看最後搶到哪幾間再決定要留哪間,

於是七月開始了搶房之路、每天照三餐刷3家官網看有無空房釋出,

九月訂到了秀峰閣+馥府、確定住宿日期後才敢訂機票(第一次機票還要配合住宿!!),

而湖山亭我只對貴賓501室有興趣、但直到我抵達日本都沒刷到有空房釋出,

最後決定去秀峰閣退掉馥府則是覺得山景還是第一考量、要房間豪華我可以找到很多替代選項。

另外提醒大家盡量從官網訂房不要從第三方網站訂,

一是房型跟官網對不上、二是房源數量跟釋出時間不比官網、三是價錢可能比官網貴,

秀峰閣官網就有公告說有發生第三方網站訂單房型跟實際入住房型不同、或者第三方網站訂房結果現場check in發現沒訂單沒房間的糾紛,
然後馥府我當初在某第三方平台也發現價格比官網貴。

(點圖可另開網頁看原始尺寸大圖)

187C71B3-2227-4ADC-B904-5B8A66639260_1_105_c
41ACDDDB-5E05-4982-9C64-221B6468E457_1_105_c
D42DBD30-EC26-4201-B86E-0FA70BFE23A8_1_105_c
8B883BAF-E3AD-4413-8AD7-3ED2DBAE8301_1_105_c
2F7FE792-24B0-46F3-8E4D-C6C49D126798_1_105_c
E2C7D28D-1F73-4EEF-A1A4-7D90E7FF8D5C_1_105_c
F2F404DC-328C-4373-8459-11C5B91387B7_1_105_c7A0BCE19-28DB-4B21-BBDD-806C74650997_1_105_c
6D0012A5-0E77-4129-B041-EDCCAD3C3703_1_105_c

搭巴士抵達河口湖車站後、到左邊遊客中心(裡面有暖氣🥹)請櫃檯打給飯店即有免費接駁車來接駁,

車子蠻新的、司機也會協助搬行李上車,

飯店一樓大廳雖有年代感但非常整潔、

一下車還有整排女將鞠躬歡迎+佈告欄手寫全名歡迎入住(虛榮感上身),

櫃檯有一位台灣員工可全程中文協助辦理入住、

記得同時跟櫃台約好晚早餐時間、隔天退房要搭乘的接駁車班次保留座位。

另外伴手禮店價格很合理、有需要很建議順便購買(氣泡酒好好喝)!

3CC26377-CED8-4608-BC3E-7D078A076222_1_105_c
72DE4BAF-E1BB-4AB5-B0AB-5F29F355E298_1_105_c
1BDCD202-88F7-4363-AB5E-E5E66EA25FB8_1_105_c
7C70C87B-F3B0-40B6-B178-AAD4C4159956_1_105_c
A5DD5238-D20B-4C5F-9BF2-35562B51C999_1_105_c
FAD8CB6D-E681-4905-B731-4746B41FF4D1_1_105_c
6D406F60-0575-4E6C-9ABB-724535E394B7_1_105_c
CC4C82C2-BD9E-4C74-83D7-2B8C2D6EDD45_1_105_c
河口湖秀峰閣湖月-230
A7R01873-HDR

每間房間都配有女將協助拖行李進房、泡茶上茶點、晚餐、宵夜,

一進到房間只能不斷大聲驚嘆、

新翻新的301房質感非常好、空間感受比官網圖還要大(右側跟後面都還有門可以打開還有空間),

打開陽台、溫度適中的溫泉水已填滿持續流動著,

陽台彷彿畫框、框住滿滿的富士山及湖景,

祈禱了數月、竟真的奇蹟似得獲得兩天滿滿萬里無雲的富士山景。

7E257F8E-1847-4429-97A0-4DE573E6BB04_1_105_c
D3E3AD4A-CF7D-414A-A13F-3AC48A0DA4B5_1_105_c
F0C1A1DC-549E-4692-ACF6-22C89F168562_1_105_c

下午時間一樓餐廳有免費供應紅白酒+各式軟性飲料,

可盛好杯到外面新完工的溫水泡腳池喝著飲料賞逆富士倒影、日落,

秀峰閣很貼心、因為湖面容易受風吹動不容易看到逆富士,

所以做了這個大水池讓房客很容易就能看到山景倒影。

FDD32398-FB54-4D0A-9289-B9388CA9CDC3_1_105_c
7A0765D6-AF2E-4406-A1FC-17FF39CDF659_1_105_c

C2C5D6C5-CA3E-4ED9-B5EE-DDDE353AF426_1_105_c
21AE89F4-6229-4FAD-8D4E-893E0B84CA5B_1_105_c
5D260AB3-8289-4870-8C9F-6A945FCD5F54_1_105_c
482C1E7E-A452-4FF4-96A6-2ABC2C462954_1_105_c
D2F11D05-EEF7-4190-A5DC-6FA3A50CCA8B_1_105_c
F19516D5-F4F1-42FD-A9A1-C97BAD970320_1_105_c
72DE6033-AE0B-4224-9E55-F3BE1765C299_1_105_c

74021DA0-63F6-45C2-B862-955BFD543AAD_1_105_c

77F809D6-F6BA-4E5D-8B6C-8A9CBB3C7624_1_105_c

72AF323C-602F-4757-84AE-9F57243A2115_1_105_c

晚餐是另一重頭戲、這次來秀峰閣目的除了體驗傳統日式飯店女將服務外,

也是第一次在日本吃在地的懷石料理,

可惜整套吃完我只能打個及格分數、

菜色非常多道、食材處理也非常精緻,絕對能讓人吃很飽,

只是大多是冷食有些不太合胃口、然後分很多批次上菜,
女將一人要服務多間房、中後段上菜間隔有點久,

整套上完大概吃了2個多小時,

最後還送上熱茶壺跟飯糰以防我們晚上肚子餓(結果太飽完全沒動XD)。

還是到陽台欣賞夜景、這裡風景24小時都在變化,怎麼看都不會膩。

06458B41-7680-49C0-801B-5039DAC58EB6_1_105_c
505D8CB3-260F-4D21-B317-A5EB8BA1FC18_1_105_c
A7R02491
A7R02535
A7R02556-HDR
A7R02573
A7R02586-HDR
A7R02595-HDR
A7R02613-HDR
A7R02619-HDR
攝影人最愛的時刻-日出

我喜歡富士山日出左側打下的光線勝過日落,

5點起床忍著陽台0度氣溫看著天空光影在作畫(影片)

完整的富士山頭在我眼前慢慢染紅看起來好不真實,

當下覺得什麼煩惱都不再重要了。

3693ED8A-E5EE-44B1-B490-025691BE3ADD_1_105_c
79C13166-A2FF-4791-B884-69DE1DFCEF11_1_105_c
AFC8AF8D-9EEC-4F2D-B193-E425A4479567_1_105_c

早餐表現勝過晚餐(但第一道先吃生魚片好特別),

自助吧選擇非常多、日西式料理都有。

7:30的富士山光線很柔和、陪著我們吃早餐。

975F42CB-2863-4A7D-8ACB-6B7035552053_1_105_c
E7380636-0E01-4F1C-AC49-C02E591CB0C6_1_105_c
E24139DC-6B12-489A-B7EE-F4966C886D68_1_105_c
760C7AEA-BD7E-4049-82BD-5A066FC1E6D8_1_105_c
9AA23A9B-0EB2-444D-A5A1-F6F477E2D560_1_105_c
E2B90A5B-1EF2-4BD2-9E7A-3F1ECACCB218_1_105_c

趁著最後時間再泡了最後一次溫泉、走到岸邊拍拍水、逗逗天鵝,

坐上接駁車離開秀峰閣的路上、感覺像做了一場好長的夢、離夢境越來越遠,

到了河口湖車站又被繁忙的車流拉回了現實。

整趟體驗絕對值得列入人生清單(當然天公作美也是重要原因),

在這裡連溫泉流水聲都像在奏樂、大家跟著富士山的光影而作息。

如果再來河口湖很願意再回訪,

但如果訂得到湖山亭-貴賓501室應該會優先嘗試……哈!

2023/02 屏風山第三代天堂路

A7R00030

行程簡介:

屏風山路線從早期有中橫四辣之稱的第一代路線、到約十年前更新成了第二代路線、我在2020年走過的確緩坡居多,但2021-2022間第二代路線發生至少兩起山友墜谷身亡事件、於是林務局在2022年終於完成了第三代路線探勘、開發,第三代路線完全避開了危險地型,但看近期山友分享、第三代路線幾乎是從台8線直接下切硬幹到鐵線橋坡度驚人、辛苦程度介於第一代和第二代之間。

此次連假因為未抽中山屋於是安排新手團走看看第三代路線、不以攻頂為目標,並順便看看新完工的屏風山屋。

1.活動時間:02/25()-27()

2.參與人員:

領隊吳柏憲

隊員 

沈宜瑾

謝孟修

蕭宇哲

高碩輿

許浩銓

陳昀靖

共7人

3.預計行程:

第0天02/25(週六):各地各自出發約下午3點,花蓮縣秀林鄉41號(大禹嶺雪鏈驛站110k)

住左邊周先生民宿、右邊是另一間蘇先生會合過夜20:00就寢(通舖床位每人500、有廁所+飲用水+販售泡麵)

第1天02/26(週日):04:30起床、06:00民宿出發 -> 06:20 111.2K最新新路登山口 -> 06:30 第 一個過溪點(有疊石輔助判斷) -> 07:00 鐵線橋 -> 07:10 鐵線橋營地 -> 07:40 松針營地,小休搭帳篷輕裝攻頂-> 09:00 路標041(小謝登山隊路標) -> 09:10 第二個過溪點(松針營地水源) -> 13:00 屏風山三角點(過松針營 地後整段路標明顯好認),小休1小時-> 14:00屏風山出發 -> 17:00 第二個 過溪點(松針營地水源) -> (休息10分鐘) -> 17:20 松針營地過夜20:00就寢 (總路程9小時、陡下再陡上坡)

第2天02/27(週一):06:00起床08:00出發-> 08:30 鐵線橋營地 -> 08:35 鐵線橋 -> 09:30 第一 個過溪點 -> 12:00 111.2K最新路登山口開車半小時到松雪樓→12:30松雪 樓自助餐慶功宴(每人350、14:00關門)→約16:00到埔里市區各自回程

(總路程4小時、陡上坡)

4.實際記錄

2/26(日)

430 起床 早餐

600 住宿處110k走路出發  111k沒停車位

610 111.2k登山口

710 休息十分鐘

隊友腿軟拆兩隊出發

855 第一條溪底休息十分鐘

1015 鐵線橋

1052 平台小休

1125 松針營地 指標舊版40號(指標牌有分新舊 新的有前綴AB)

(第一隊9:10抵達營地、搭好帳篷太晚出發攻頂、走到指標60被山友勸退下徹)

2/27(ㄧ)

430 起床

625 出發拆3隊

710 鐵線橋

810 第一條溪底休息十分鐘

1135 111.2k登山口

(第一隊9:20、第二隊10:40抵達111.2k登山口)

5.沿途照片分享
A7R09908

A7R09911

A7R09916

A7R09932

A7R09934

A7R09943

A7R09955

A7R09977

A7R09993

A7R00045

A7R00065

A7R00090

A7R00096

A7R00139

A7R00141

A7R00163

A7R00188

A7R00192

第三期社會住宅包租代管資訊釐清(2023-01)

看到ptt板上討論串很多房東討論社宅政策討論得很熱烈,分享一下目前業界得到的資訊、如果有錯誤請不吝嗇指正~

1.⎡政府興建之社會住宅⎦與⎡社會住宅包租代管(簡稱民間社宅)⎦兩者不同,前者需在一定時間抽籤、後者是政府授權指定業者邀請民間房東釋出空房成為社宅、不用抽籤也沒有每年限哪時候申請、主要在扶植代管業者+推廣租賃專法降低租屋糾紛、衝社宅戶數。

2.民間社宅分為市府版與公會版,前者為縣市政府指定的業者經營、每年招標有每年業績量壓力對業者較嚴苛、所以市府版業者較少;

公會版為縣市租賃同業公會授權業者經營、門檻較低無每年業績壓力經營業者較多。
兩者能申請的補助都ㄧ樣、只差在送件時需要提供的資料稍有不同,
對房東端沒什麼差別、對有補助的房客端影響較大、一個是業者代墊補助房客每月繳差額、一個是房客先繳全額租金幾週後再撥款補助。

3.社宅房客有分為一般戶、一類弱勢戶、二類弱勢戶三種,
一般戶只要承租人跟同戶口直系平均報稅月所得低於54+沒超過動產不動產限制就符合、一般畢業新鮮人出社會工作都很容易符合、房東最愛租這種。

一類二類弱勢戶的確相較高風險、但也不是絕對,我也有一二類房客繳租很爽快都不用追的,所以真的都要看個案。

社宅約有很有錢的房客、民間一般約也會有欠租的房客,所以不是社宅房客就一定是弱勢,

反而因為社宅要求房客提供財產所得清單、有些收入不正當的聽到要提供財稅就嚇死不看房了,

相對過濾掉一些高風險族群。

4.社宅業者充其量只是政府授權、委託執行業務的代表、不是公務員,
所以不可以要求房東交出屋子作社宅,

如果是一個房東投訴可能是個案、但如果眾多房東投訴這樣的狀況我認為就是業者的問題、為何公司內部允許這種文化、這樣的開發方式?

實務上開發我們不會要求房東不能上架招租、都會跟房東說可以同時招租,

如果房東方自己找到合適租客可以pass給我詢問有無符合社宅資格,

符合就簽社宅約、不符合就回歸一般租約我們不介入;

如果是由代管業者找到房客都會先跟房東確認細節告知身份後再收定金、不會硬塞房客。

5.民間社宅有分為1年代管約和3年包租約,

但政府不允許社宅業者賺租金價差、所以社宅3年包租約其實用詞用得不好、名不副實,

當作3年代管約理解即可。

政策字面上定義社宅代管方案租金為市場租金9折、包租方案為市場租金8折,

不可能有7折說法、有聽過業者偷賺價差被罰的這部分要注意。
社宅方案有限制租金總額上限+每坪單價上下區間,實務上在區間內我們都會讓屋主自由議定租金,如果超過上限也不是沒辦法、可以付錢做超區間評定給估價師做驗證證明租金符合行情(不是100%過件、但我沒被退過)。

6.社宅簽約程序都是找到房客後先核定租金符合標準+房客調資料確認符合一般戶再做合約約簽約,

除非是業務資料沒確認清楚、不然不太會有被退件的狀況、更遑論要求已經住進去的房客搬離。

7.目前市場上主要有3個租屋方面補助社宅補助、各縣市租屋補助(簡稱縣市租補、2022-02後退場停止申請)、中央三百億租屋補助(簡稱三百億、2022-07新上路取代縣市租補),

縣市租補跟三百億租補房客都不需屋主同意就可自行跟政府申請、只有房客領補助、房東只有稅率優惠,

社宅補助一開始一定要經過房東同意、房東客雙方各有各的補助、且由代管業者協助整個租賃流程降低租屋糾紛的機會。

最初3個政策彼此獨立、2021年起政府嘗試整合、雖然到目前還會有許多狀況(我們第一線遇到常一鼻子灰)、但到目前政府一直有持續修正細節讓流程更順暢。

所以目前可以現有三百億租客轉社宅約、也可房東加入社宅房客繼續領他的三百億。

以上,有問題歡迎討論~

0970712070 吳先生

2022/09 奇萊南華-天時、地利、人和

DJI_0543-HDR

行程簡介:

萊南峰台灣中央山脈北段知名高山奇萊山南側的高峰,標高3,358公尺、台灣百岳排名第41,山體崇闊寬廣,名列「十崇」之一。岳人多將奇萊南峰的行程與南華山搭配,合稱為「奇萊南華」,以能高越嶺古道西段為基礎,沿台14線廬山溫泉進入屯原山區,開始登山行程。

 

1.活動時間: 09/09(五)- 09/10(六)

2.參與人員:

領隊 吳柏憲

隊員 沈宜瑾

共2人

 

3.預計行程:

第一天09/09(五):3點起床、4點台中南區出發→(開車,2.5小時)→6點半0K屯原登山口→(2-2.5小時)→9點4.5K雲海保線所→(1小時)→10點5.5K大崩壁→(3-4小時)→14點12.5K能高瀑布(5分鐘可到潭底)→(0.5小時)→14點半13.1K天池山莊住宿、17點晚餐、19點就寢

總路程約6-8小時

 

第二天09/10(六):2點起床、2點半早早餐、3點天池山莊出發→(1小時)→4點天池岔路→(1.5-2小時)→5點半奇萊南峰日出→(1小時)→6點半回程→(1小時)→7點半天池岔路→(1-1.5小時)→8點半南華山→(1小時)→9點半天池岔路→(1.5小時)→11點天池山莊早午餐→(1.5小時)→12點半下山→(3-3.5小時)→15點半4.5K雲海保線所→(2.5小時)→18點屯原登山口→(開車,2.5小時)→台中南區

總路程約13-15小時

 

4.實際記錄

09/09 週五

400南區出發

620屯原登山口車位幾乎全滿

700開爬

800 2.25k小休

855 4.5k雲海保線所小休

9:10出發

942 5.5k大崩壁

1010 7k小休

1122 9k小休

1225 11.4k小休

1255 12.3k午餐

1310出發

1320 12.5k能高瀑布

1333 13.1k天池山莊 中華3G滿格 台哥大滿格

1700晚餐

1900睡覺

 

09/10週六

200起床

240早早餐

310出發

400南峰岔路小休

423 1.7k指標 公里數不準

432溪流

530奇萊南峰 4G兩格

540日出

630出發

747 南峰岔路小休

832天池山莊

910早午餐

1050回程(隊友腳抽筋)

1245 9k

1350 6.5k

14:02 5.9k大崩壁

1452 4.5k雲海保線所小休

1710登山口

 

5.沿途照片分享

A7R04814

A7R04828

A7R04832

A7R04838

A7R04862

A7R04879

A7R04892

A7R04901

A7R04911

A7R04963

DJI_0538

DJI_0543-HDR

A7R04986

A7R04995

A7R05023

A7R05029

A7R05036

A7R05048

A7R05071

A7R05093

A7R05097

A7R05100

A7R05106

A7R05108

A7R05130

A7R05136

A7R05162

DJI_0577-HDR

DJI_0589-HDR

A7R05198

2022/04 北大武-滿滿誠意的雲海相隨

A7R02043


1.活動時間: 04/03(日)-04/05(二)

2.參與人員:

領隊 吳柏憲

隊員 張博鈜

共2人

3.行程簡介:

北大武山是台灣五嶽之一,位於中央山脤主脊的最南端,標高 3092公尺,為一等三角點,是魯凱與排灣族的聖山,也是南台灣唯一超過3000 公尺以上的山峰,有「南台灣屏障」的雅稱,目前是屏東縣地標。

往大武山山形巍峨壯碩,氣勢雄偉,可由泰武國小旁左側土石產業路直達登山口,步行至主峰約需18公里;4月至11月是最佳登山季節,雨季建議封閉。

4.預計行程:

準備天04/02(六):晚上台南永康會合

第ㄧ天04/03(日):共7公里、爬升900m,共6小時 (含休息)

7:00 永康開車出發

8:30 自駕到新登山口(google map北大武登山步道)

9:00 新登山口→(90分鐘)→舊登山口10:30 舊登山口 (0K, 1547m):裝水、上廁所、管制站登記報到)→(180分鐘)→ 14:00 喜多麗斷崖 (3.8K):拍照、打卡、午餐14:40 喜多麗斷崖 (3.8K)→(40分鐘)→檜谷山莊 (4.2K, 2150m)

第二天04/04(ㄧ):來回共10公里,爬升900m,共8-9.5小時 (含休息、午餐)

日出行程

2:00 檜谷山莊出發(1點半吃早早餐)→3:00 大武神木 (5.25K, 2500m) →水源地 (6.3K):山壁下一方鐵桶→5:00 往南大武山岔路 (7.5K)→6:13 高砂義勇軍紀念碑 (8K, 3029m)→6:56 北大武山三角點 (9K, 3092m)→7:40 大武祠吃午餐、休息→11:30 回到檜谷山莊

非日出行程

6:00 檜谷山莊出發→7:00 大武神木 (5.25K, 2500m) →水源地 (6.3K):山壁下一方鐵桶→9:00 往南大武山岔路 (7.5K)→10:13 高砂義勇軍紀念碑 (8K, 3029m)→10:56 北大武山三角點 (9K, 3092m)→11:40 大武祠吃午餐、休息→15:30 回到檜谷山莊

第三天04/05(二):7公里,下降900m,共4小時

6:20 檜谷山莊出發(5點吃早餐)→8:40 舊登山口→10:00 新登山口→10:30 自駕回程

5.實際記錄

4/3 週日

5:30 麻豆開車出發

7:50 北大武私人停車場

8:05 起登出發

8:15 新登山口

9:00日湯真山差路 有訊號

9:40舊登山口登記站 有訊號 登記床位 上廁所

10:03舊登山口登記站出發

11:05 1.74k休息平台

11:20 西大武岔路 無訊號

11:38 11號平台 無訊號

12:00 3k指標 4g一格

12:15 陡上路中間午餐

12:42 出發

13:15 喜多麗斷崖 一格

13:25 三岔路

13:30檜谷山莊 4g 一格

訂高山阿志餐點 提供甜湯 冷熱水 600等級羽絨睡袋

17:00 晚餐

19:00 就寢

4/4 週一

4:30 起床 

5:00 早餐

5:45 出發

7:00 到神木 有訊號

7:05出發

7:45 水源處1

7:48 水源處2 有訊號

7:55 出發

8:47 7.5k岔路 有訊號

8:50 出發

8:35 8k 大武祠午餐

9:52出發

10:52 三角點拍照

11:32 出發

12:20大武祠休息

12:30出發

13:02 三岔路

13:33 水源處2

14:52 檜谷山莊

17:00 晚餐

19:30 就寢

5小時沒到或中午12點沒到山頂記得回頭 

4/5 週二

4:30 起床

5:00早餐

5:40 出發

5:50 喜多麗斷崖

6:40 西大武岔路

7:42 舊登山口 剩1.5km

8:08 日湯珍山岔路 剩1.3km

8:40 停車場 新登山口

6.美照分享

A7R01823

A7R01826

A7R01851

A7R01858

A7R01845

A7R01868

A7R01913

A7R01945

A7R01967

A7R01970

A7R01995-全景

A7R02022

A7R02039-全景

A7R02042

A7R02072

A7R02074

A7R02076

DJI_0202

2022/02 加羅湖-抽不到山屋的備案行程首選

A7R01233

1.活動時間:
02/26(六)-02/27(日)

2.參與人員:
領隊
吳柏憲
隊員
謝孟修
高碩輿
張真
共4人

3.行程簡介:
加羅湖位於宜蘭縣大同鄉四季村、中橫北支線加羅山區,坐落於中央山脈南湖大山和三星山的山地交會點,里洛山北到太平山之間的陵脈上,因為鄰近加羅山故名為加羅湖,湖泊呈現為南北走向,是加納富溪的源頭;加羅湖標高為2242公尺,是一個湖群,因此除了加羅湖外還有撤退池、豪邁池、偉蛋池、墨池、日湖、月湖、天池、檜木池、水池、綠池等眾多高山湖泊,目前發現共有18個;在眾多的高山湖泊中以加羅湖的面積最為廣闊,其長度約為300公尺,寬約150公尺、深度約15公尺。

4.預計行程:

準備天02/25(五):晚上台中沙鹿會合、確認裝備、飲食

第ㄧ天02/26(六):3:30台中沙鹿出發→(4小時、中間點5:30下國三捷運象山站3號出口載高碩輿)→7:30四季公墓停車搭接駁→(2.5km,15分鐘)→8:00四季林道舊柵欄登山口→(25分鐘)→叉路左轉→(70分鐘)→四季護管所→(15分鐘)→加納富溪活水取水休息15分→(5分鐘)→巨木登山口→(50分鐘)→編號008平台午餐→(80分鐘)→編號019往檜木池叉路回報小休→(30分鐘)→加羅山叉路口→(15分鐘)→偉蛋池→(35分鐘)→15:00加羅湖(宿)晚餐阿凱登山隊、兩人一帳。上山約6.5小時、9公里、爬升500公尺

第二天02/27(日):8:00加羅湖回程→(35分鐘)→編號019往檜木池叉路→(135分鐘)→巨木登山口→(90分鐘)→四季林道舊柵欄登山口接駁下山→(2.5km,10分鐘)→12:30四季公墓停車→宜蘭山舍餐廳慶功宴→回程。上山約4小時、9公里、下降500公尺


5.實際記錄

2/26 (六
天氣晴朗無雲
3:15出發
4:50象山
5:37出發
6:30下國五
7:50公墓
8:20上接駁
8:31柵欄口 訊號弱
9:00左轉岔路
10:05護管所 無訊號
10:10出發
10:20取水處 總共喝150毫升 沒訊號
10:26出發
10:45巨木登山口拍照午餐 水深不好過 沒訊號
11:10出發
11:36陡上後活該路標 4g兩格
11:58八號平台休息 4g兩格
12:03出發
13:08 19號檜木池岔路小休 中華沒有訊號 台哥大4g兩格
13:16出發
豪邁池後有訊號 中華4g兩格
14:00偉蛋池小休
14:06出發
14:15到加羅湖 水共喝450毫升 中華一格無網路
15:30放熱水跟薑湯

2/27(日
5:40起床 起大霧 4度
6:00放早餐
8:00出發
8:25豪邁池
8:40撤退池
8:45檜木池岔路19標示牌
8:55出發
9:50路牌9 4g三格
9:55八號平台
10:40巨木登山口小休
10:53出發
11:13四季護管所
12:00岔路處
12:17舊柵欄搭接駁

6.美照分享


A7R01170

A7R01172

A7R01176

A7R01189

A7R01192

A7R01241

A7R01280

A7R01348

A7R01366

A7R01402

A7R01433

A7R01443

A7R01491

A7R01498

A7R01515

DJI_0138-HDR

DJI_0195-HDR

2021/04 戒茂斯上嘉明湖-闖進山神的樂園

A7R02408

 

前言-

今年清明連假終於完成了放進口袋名單很久的嘉明湖,前幾年因為山屋難抽、交通費時一直不想安排嘗試,直到去年初戒茂斯上嘉明湖這條新型走法開始盛行、一看沿途風景驚為天人、又沒有抽山屋的問題、才將這條路線放在候選名單中,下山後深深覺得這真的是非常經典的一條路線、如果腳程跟負重能力許可、真的非常推薦要走一趟。


1.路線介紹:

地點:台東縣海端鄉

路程:單程12公里(戒茂斯登山口原路來回)

海拔高度:1913~3354公尺

高度落差:1441公尺

想去嘉明湖老是抽不到山屋?厭倦人擠人的傳統路線?來,改由戒茂斯上嘉明湖,不用跟大家搶破頭,還免費贈送你一路陡上山、背水背過癮的大禮。

對於登山老手,這些都像是一碟小菜,但也絕對不會讓人白白吃苦,昔日布農族獵人的捷徑,幽靜的路線,原始的林相,都一再召喚著與眾不同的你,清澈的新武呂溪、柔軟松針鋪地、廣大的草原、清新脫俗的嘉明湖妹池、夜宿偌大平整的排球場營地,都是你的獎賞,途經戒茂斯山前峰及戒茂斯山,樹林間可眺望向陽山屋、向陽山、三叉山、塔關山、關山嶺山、關山大斷崖等景色,最後見到嘉明湖明亮的大眼睛,著實讓人感動,終於滴下天使的眼淚。

2.活動時間:

04/02(五)-05(ㄧ)

3.隊伍結構:

領隊:吳柏憲

隊員:黃敏翔、陳品宏、王翎

共4人

4.計畫行程:

D0 04/02(五)

下午搭乘火車至關山車站會合,晚上至關山接駁業者民宿過夜。

D1 04/03(六)5:00起床準備→6:00接駁出發→7:30接駁車至戒茂斯山登山口(南橫公路156.5K)→(0.4K, 35分鐘)→8:10戒茂斯山前峰→(1.6K, 90分鐘)→9:50戒茂斯山岔路→(0.2K, 10分鐘)→10:00戒茂斯山→(1.6K, 70分鐘)→11:30新武呂溪第二次過溪午餐取水休1小時→(2.6K, 180分鐘)→15:30 排球場營地(營宿)或30分鐘到高爾夫球場營地(較美較大)

新武呂溪裝水約3升

從新武呂溪營地需先一路拉升近600m才會到第一個休息點排球場營地,過程中依序會經過排球場營地、10分鐘足球場營地跟20分鐘高爾夫球場營地

D2 04/04(日):5:30起床→7:00排球場營地出發→(3.8K, 120分鐘)→9:00嘉明湖妹池→(0.5K, 20分鐘)→09:30廢棄獵寮附近取水→(1.4K, 90分鐘)→11:00嘉明湖午餐(回程取水)→(1.9K, 75分鐘)→13:30嘉明湖妹池→(3.8K, 105分鐘)→15:15 高爾夫球場營地(營宿)

D3 04/05(ㄧ):5:00起床→6:30足球場營地出發→(2.6K, 150分鐘)→9:00 新武呂溪取水→(3.4K, 180分鐘)→12:00戒茂斯山登山口(南橫公路156.5K)→12:30搭接駁車回關山車站(有時間則回民宿盥洗)

5.實際行程

D1 04/03(六)

揹水1.6升

5點起床

6點上車出發

7:30到登山口

7:40開登

8:10到戒茂斯前鋒 有訊號

8:20出發

10:15戒茂斯岔路 有訊號

11:50第一次過溪

12:05第二次過溪

都有橋不用涉水 開始無訊號 到此水喝0.2升 在此補滿3.5升

12:45出發

13:50休10分鐘走1/3

14:50休息10分鍾 走快2/3

15點開始飄雨

17:00排球場

17:25足球場 4g一格 3g一格

晚上水剩2.1升

D2 04/04(日)

5:00起床 水用0.5升

6:55出發

7:22高爾夫營地 3g一格

7:45出發

8:27山屋遺址

8:50大平台休息

9:05出發

9:15大草皮 3g滿格

9:25右邊熊出沒營地 左邊妹池營地 G三格 取右

9:45獵寮營地旁 溪底 無訊號

10:55上稜線 4g2格

11:00到嘉明湖 3g一格

12:47出發回程

13:18到溪底

13:20到水源處 水剩1.3升 補到2.5升

13:50出發

14:15回到妹池稜線岔路

14:35回休息大平台

15:25高爾夫營地 休息

15:50出發

16:13足球場營地

D3 04/05(ㄧ)

4:30起床 水剩0.9升

6:20出發

7:45新武呂溪 水剩0.75升 不補水

8:25出發

9:35戒茂斯三岔路 

9:52攻戒茂斯山

9:58到三角點

10:20出發下山

11:35戒茂斯前峰

11:50戒茂斯登山口 水剩0.5升

6.沿途照片分享

iphone-2👆🏻4/2當天很不幸遇到台鐵史上最嚴重事故、許多東部南下列車都大幅誤點

iphone-3

👆🏻傍晚抵達關山車站

iphone-5

👆🏻抵達接駁業者住宿通舖、一人一晚600元

iphone-4

👆🏻房間乾淨好睡、被子略薄

iphone-6

👆🏻備品齊全

iphone-13

👆🏻4/3一早6點發車出發

iphone-16

👆🏻約1.5小時車程後抵達戒茂斯登山口

iphone-20

👆🏻爬上斜坡後馬上左轉陡上小路、不是直走緩坡大路要注意

iphone-24

👆🏻戒茂斯前峰

A7R01927

👆🏻原先看記錄走過的大崩壁現已圍起來、在後方另闢安全路徑了

A7R01937

👆🏻三岔路

A7R01963

👆🏻路上隨處可見巨木及迷人的光影、非常好拍

A7R01988

iphone-30

A7R02002

👆🏻第一次過溪

A7R02006

iphone-32

👆🏻第二次過溪

A7R02058

👆🏻溪邊大休

A7R02027

iphone-44

👆🏻再往前走約5分鐘抵達新武呂溪營地、不想背重的也可以和協作搭伙睡現成帳篷

iphone-50

👆🏻排球場營地

iphone-60

👆🏻下榻足球場營地、這只是其中一塊、另外還有兩塊可扎營

iphone-55

👆🏻足球場營地足球踢起來!

A7R02130

👆🏻這次為了輕量化只使用外帳加地布

A7R02164-全景

👆🏻第二天一早看陽光喚醒樹林

A7R02168

👆🏻出發嘉明湖

iphone-68

👆🏻高爾夫球場營地令人震撼地美麗、第一印象像是凡人誤入侏羅紀世界恐龍們的樂土

A7R02237

👆🏻橫倒巨木怎麼拍都好看

iphone-124

👆🏻整隊合照

A7R02269

A7R02282

👆🏻上稜線後可以看到左側的熊出沒營地

A7R02281

👆🏻右側妹池營地、缺水

iphone-79

👆🏻掠過小山頭後陡下溪谷看見獵寮營地

iphone-81

👆🏻乾枯河床、右轉3分鐘即有活水源、接著開始痛苦地陡上1.5小越過山頭

A7R02297

👆🏻終於和嘉明湖見面了

DJI_0141

👆🏻空拍照可以很明顯看到傳統的向陽登山口路徑

A7R02326

👆🏻湖中瑜珈

A7R02352

👆🏻最後看一眼天使的眼淚

iphone-91

👆🏻取溪谷活水

A7R02371

👆🏻八爪怪

A7R02382

👆🏻起霧地樹林一樣迷人

A7R02397

👆🏻第三天、打包好行囊、和這片山林道別下山

iphone-106

👆🏻回關山車站吃關山便當當慶功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