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鹿百工》第6集- 錫店陶藝師葉文雄

A7R04120

醉心陶藝七十餘年、藏身沙鹿小巷四十餘載,

將陶藝技術獻身於公益、身負傳承腳踢轆轤文化的重責大任,

今天,就由沙鹿錫店葉文雄師傅來分享他和陶藝的不解之緣。


「我從小跟著父親四處去工廠幫人做陶」

葉師傅家的陶藝歷史可追朔至三叔公時期、

三叔公葉泉豐在西元1913年聘請潮州師傅、於龍井成立製陶工廠製作生活陶器供應民用,

葉師傅的父親葉仲通於7歲時喪父、被好心的三叔公接回家中扶養,

年幼的父親從小就在三叔公工廠中幫忙,

年紀輕輕就有一手好功夫、15歲就當上小”石回“手,

(一般分為大中小石回手、專精於大中小陶器)

父親成年之後接連三次在台中市區、沙鹿自立門戶成立製陶工廠但都不甚順利、關門收場,

之後便帶著年幼的葉師傅去竹南、大甲等地的陶器工廠幫人做陶,

父親一生奉獻給了陶藝、做到了中石回手、於71歲逝世,

而葉師傅則是在做到小石回手後、看到了陶器需求下降、錫器興起的趨勢,

於西元1959年離開陶器工廠去和日本師傅學焊錫板金、3年後於沙鹿公有市場開店,販售、維修各種鍋碗瓢盆,閒暇之餘幫父親做陶、才有了“錫店裡做陶的“稱號。

A7R04181

錫店早期擔當了幫居民修補鍋碗瓢盆的重責大任

A7R04144但只要做起陶葉師傅就像換了一個人、嚴肅而專注

A7R04164

葉師傅做茶壺壺身壺蓋不靠模具一氣呵成、密合度剛剛好、純熟手藝讓人驚嘆

A7R04187

早期人的小智慧-桌腳墊,墊在菜桌四個角、盆內放水蟑螂螞蟻就爬不上桌

「6歲的時候大哥結婚、被鄰居笑說家裡做陶的哪有錢結婚?」

問起是什麼樣的契機讓葉師傅重新醉心於陶藝?

他說 “我6歲的時候大哥結婚、被鄰居笑說家裡做陶的哪有錢結婚?

我就發願說有一天我事業有成就了、我就要投身於傳承陶藝、讓更多人學陶!”

約略是1993年葉師傅認為是時候了、便從錫店重新投入陶藝的懷抱,

於山上老家成立十塊厝陶坊傳承傳統腳踢轆轤文化、至校園開辦陶藝班、至科博館擔任義工表演陶藝。

A7R04101

為何是十塊厝?”日治時期這裡只有十戶他第十一戶、因為一戶沒繳稅被除籍,所以我家變第十戶。“ 但此地之後會被徵收做南山溪大排、不知還能保存多久

A7R04099

陶藝師俗名要寫作”陶司“而不是”陶師“,如果ㄧ寫”陶師“老一輩就就知道要碼不專業要碼是新一代的後輩

A7R04106

此處曾是沙鹿僅存的蛇窯之一、可惜疏於保存,崩塌之後只剩磚牆可依稀辨認

A7R04110

小趣事 ”早期有的師傅燒窯時會偷懶喝酒睡覺、醒來發現火太小趕快猛加柴讓火變旺、所以靠外面的陶器溫度太高都會變形“

A7R04083

葉師傅的拿手絕活之一 -五梅罐,早期被用來當嫁妝、五個把手象徵五子登科,通常用來裝髮油。

人家常說”留一手“,五梅罐就是他的一手、平常在外演出教學絕不示範,五梅罐的做法只傳給徒弟。

有別於常見的電動陶藝機、為了省腳力腳踢轆轤很重視腳勁和製陶效率,

葉師傅早期可以踢一次轆轤做兩個小陶器,

現在因為腳傷大約都是踢一次做一個,

他很有自信這樣的效率在台灣目前應該沒幾個人有了!

A7R04172

葉師傅有異於常人的十二根手指、這讓他在製陶上如魚得水,不用模具也可以打造陶器紋路。

葉師傅示範如何運用他的十二根手指

「現在大家工具壞了不是維修而是丟了直接換新」

風水輪流轉,

三叔公那輩陶器好做,平常人做一天賺半斗米、陶藝師一天可以賺一斗米,

但葉師傅印象很深刻、到了民國41年去工廠做100個陶器只能賺5元,

接著50-60年代錫器產業興盛、60年代末塑膠不鏽鋼製品普及,

大家工具壞了不是維修而是因為便宜直接丟了換新,

興盛時期沙鹿原有6-7家同業、現在大甲到大肚應該只剩他ㄧ家,

兒子葉吉鴻繼承了他的好手藝甚至比他還厲害、可惜做陶賺不到錢只好去工廠上班。

看盡產業勝興、他依然樂觀捏陶低調做公益,

每天一早去老家拉胚練手感、下午去市場二樓工作室燒陶,

先前曾因親戚被採訪在媒體上曝光被收宣傳費、他也被大型機關請求免費做陶送禮讓他很困擾,

葉師傅現在轉趨低調鮮少接受媒體採訪,

但遇到真心想了解陶藝而上門的訪客葉師傅眼神就會浮現光彩、

和來者分享陶藝的前世、今生。

A7R04075

一聽到想了解陶藝歷史、可愛的葉師傅就蹦蹦跳上工作桌翻出歷史文獻和我分享

A7R04085

少見的錫製品仍靜靜待在架上等待有緣人的賞識

A7R04088

葉師傅和錫店ㄧ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