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星-風吟2 金字塔雙人帳 使用心得

A7R05584

談談這頂輕量無桿帳篷 – 風吟2,也是我的第一頂帳篷。

 

最早之前都是借用社上粗(ㄏㄠˇ)勇(ㄓㄨㄥˋ)的裝備,

當第一次添購自己的裝備的時候就決定把輕量放在第一條件,

選帳篷的時候在自立帳與非自立帳猶豫了很久,

以下是當初有納入考慮的帳篷-

 

自立帳

單人

Nemesi 1 1.4-1.6KG 雙層帳 3200元

靜星青峰1 1.4kg 雙層帳 3600元

雙人

犀牛U22 1.5-1.8kg 雙層帳 4480元

三峰征途2 1.7kg 雙層帳  4600元

靜星青峰2 1.8kg 雙層帳  4490元

靜星雲雀 1.6kg 雙層帳 4200元

Naturehike雲尚2 1.3-1.7kg 雙層帳 2600元

 

非自立帳

單人

三峰蒼穹1 0.89kg 單層帳 2900元

靜星風吟2 1.05kg 單雙層 2100元

雙人

Chaos 2 1.95kg 雙層帳 4200元

 

三峰、靜星、Naturehike三家都是近幾年有名的中國露營用品廠,

就我的感覺NK比較走迪卡儂親民路線、價格最低、品質規格也相較另外兩家遜色,

而三峰和靜星各自都有高端產品線、用料和做工都有一定水準,實際實用上我比較放心。

 

經過初步篩選後我在三峰蒼穹1和靜星風吟2兩者猶豫了許久,

最後考量到風吟2可裝單或雙人內帳、甚至可單外帳使用可攻可守(見下圖)、對比蒼芎1內外帳一體不可拆,風吟2單外帳約450g、比蒼芎1的650g還要輕!

最後就決定入手風吟2(只買外帳)。

 

單人內帳 搭建
單外帳

 

帳篷規格(取自淘寶商品說明):

尺寸

參數

 

風吟2的優點

1.便宜:單外帳約1900元搞定、內帳約1500元

2.用料和做工滿意:布料是有品牌Ripstop抗撕裂布,強度還算讓人放心

3.搭建簡單快速:外帳攤平→四角下釘→撐起登山杖→完成!(試情況補地釘風繩)

4.輕!:單外帳搭法整套大約600g,背起來沒負擔!

5.理論上用不壞:使用雙面矽尼龍布、沒有PU或防水膠條老化問題

但它也是有些缺點

1.買來需自己上防水膠:縫線處不防水、整帳上完膠還蠻累人的

2.內部高度不足:因為四面高度陡降、導致頭腳容易碰到外帳,但這應該是塔帳通病

3.出貨瑕疵:不知道我是神抽還是怎樣、第一頂收到的帳篷少了捲門的橄欖扣,順豐寄回靜星工廠、寄來的第二頂還是少橄欖扣…..,再順豐寄回、收來的第三頂才終於有橄欖扣,好在賣家整個過程都很關心負責

 

整體而言、風吟2是一頂讓我喜愛、值得推薦的帳篷,最後、分享一些使用上的照片。

 

在水漾森林和小溪營地的2晚風都不小、但都穩穩撐過了夜晚。

A7R05773

A7R07335

紅色及金字塔造型在山中真的蠻搶眼的

A7R05373

帳內空間

IMG_5133

風大的時候外帳容易被吹到碰到腳部

A7R05423

有人說非自立帳在非泥土地搭建困難、但我在隧道內搭建得是蠻順利的

A7R05135

和常見的帳篷造型非常不同(當時正面迎風、所以帳篷塌塌的)、當時右邊那頂隧道帳是我第一次見到傳說中的帳篷之王Hilleberg,時至今日、寫文的當下我也擁有一頂自己的帳篷之王了😋😋,敬請期待下次開箱…..

A7R07428

聖母峰基地營之旅影片全記錄

2018年的聖母峰基地營之旅(簡稱EBC),

因為當初沒有妥善安排畫面、加上路程真的讓我身心俱疲,導致畫面零散不齊無法剪出一支連貫、自己滿意的作品,這些檔案就在硬碟封存了快2年。

直到最近,決定就算剪的很爛還是要剪出一個成果,算是給自己一個交代、也不辜負這些精采的畫面, 影片只有很單純得照時間軸接在一起、畫面不足的地方用照片補齊,

沒有激昂的配樂、沒有華麗得轉場, 只有我喘到炸的呼吸聲xD, 希望能讓大家更了解EBC的美!

使用器材-

影片:Gopro 6 Black + Feiyu WG2

照片:Iphone 6 , 5D3 + EF 16-35mm F4 , EF 35mm F2 , Tamron 28-300mm

尼泊爾EBC健行-山屋飲食

今天來分享EBC健行途中常見的餐點,

其實山上飲食選擇不少,

常見的中式炒飯炒麵、西式的吐司義大利麵、當地料理都有。

但山上食材大部分的是起司、乾燥蔬菜、罐頭食材所組成,

吃到後來其實有點膩,((是說海拔5000公尺還有旅館供應餐點該知足了

食物價位也從低海拔處一路往上攀登,

給大家看一下不同海拔旅館的菜單-

這是Phakding(2640m)附近的價位(以當時的匯率來說大概是X0.27=台幣)

IMG_1808 IMG_1807

這是Namche Bazzar(3440m)附近Everest View Hotel的價位(這家是高級旅館特別貴、不是Namche的物價水平)IMG_2240 IMG_2241

這是Tengpoche(3870m)附近的價位IMG_2560 IMG_2559

這是Gorakshep(5140m)附近的價位
IMG_3373 IMG_3374


再來分享健行中我點過的餐點種類

1.炒飯:配料通常都只有蛋絲、乳酪絲、乾燥蔬菜,一份我完全吃不飽…
IMG_1819 IMG_2934

2.炒麵:和炒飯差不多都是加蛋、乳酪絲、乾燥蔬菜,只有懷念中式口味時會點來吃
IMG_2621 IMG_3517
IMG_9797 IMG_9817
IMG_4361

3.Dal Bhat:有點類似台灣的便當吧,白飯配薄餅、幾樣小菜、豆子湯,好處是每樣東西都可以續(除了肉)、一定吃得飽,但豆子湯的味道我不太習慣
IMG_1851 IMG_1920
IMG_2486 IMG_2565
IMG_3029

3.披薩 :中規中矩,如果懷念西方口味時可以點!IMG_1847

4.鮪魚三明治和薯條:點過兩次都是吃到很乾的罐頭鮪魚,抹了厚厚的美乃滋才好入口,但算不錯吃!
IMG_2143 IMG_9770

5.炸馬鈴薯和荷包蛋:真的很單純就一大盤馬鈴薯,狂沾番茄醬吃但吃到最後非常膩但很飽
IMG_3852 IMG_2803

6.烤土司和蛋:早餐清淡又營養的組合,我點了蠻多次
IMG_9850 IMG_9712
IMG_1856 IMG_9823

7.法國吐司:也是熟悉的好味道,當早餐吃很棒!IMG_9692
IMG_9799

8.MoMo:不管在山區或市區都是我最愛的食物,內餡濕潤好入口、味道又棒,可惜的只有份量少要多點其他東西才吃得飽
IMG_2936 IMG_9690

9.義大利麵:醬跟麵條不同家差異很大,但都不錯吃
IMG_3377 IMG_4045
IMG_9833 IMG_2943

10.泡麵:口味是台灣也買得到的韓國辛拉麵,記得走完Cho la pass走到快虛脫後吃到這碗熟悉的味道感動到快哭出來,雖然這碗要價Rs800(台幣約230),但吃完馬上又加點了一碗IMG_3702

11.湯麵:很單純的高湯配麵條沒什麼料,但熱熱的湯喝完很舒服
IMG_9768 IMG_9733

12.蔬菜湯和炒蔬菜:本來想多補充蔬菜所以點了這一道,但這家的調味我不愛後來沒吃完
IMG_3152

13.烤餅:聽嚮導說是西藏做法的烤餅,有甜有鹹、餅皮脆脆的沒有調味IMG_2309
IMG_2311 IMG_2946
IMG_2809

14.蛋糕:在Gokyo湖邊很享受的一頓,不得不說蛋糕真的好吃,能夠在海拔5000公尺吃到蛋糕卻不雷感覺很神奇IMG_9760

15.爆米花:在Gokyo多待一天下午太無聊,點一盤打發時間的
IMG_9791

16.犛牛牛排:整趟健行我一直很好奇的一道料理,但因為價錢昂貴所以我等到下山到Namche才點了一次當作慶功宴,感想是肉超級硬….又完全沒有油脂,吃一次當經驗就好、牙齒不好勸你不要嘗試IMG_4280

看完以上食物分享有沒有流口水呢(我猜是完全沒有xD),

雖然山上的飲食不一定美味,但整趟健行完全不用動到手就能享受到多樣化的食物還是很幸福的!

所以每頓我幾乎都懷抱感恩的心把它吃光光,

歡迎大家分享你在山區健行途中吃過什麼樣的食物,

我是Brian,我們下次再見!

台灣中級山:豐阿O型縱走紀實(水漾森林、眠月線、神木、新阿溪縱走、千人洞)

地點:嘉義縣阿里山鄉,南投縣信義鄉

難度:中-易(但很累!)

時間:2018/03/02 (五) — 2018/03/05 (日)

預計行程:

D1:3/2(五)暨南大學>>停車場→石夢谷登山口→情人谷瀑布→石夢谷→塔山車站。
D2:3/3(六)塔山站→眠月站→石猴站→松山→眠月神木→水漾森林。
D3:3/4(日)水漾森林→千人洞→臥船洞→行豐吊橋→停車場>>暨南大學。

Flickr完整相簿:https://www.flickr.com/photos/101441452@N04/albums/72157692489954631


Day1:

↓抵達豐山停車場檢裝,遇到一隻好客的小米格魯,從到豐山前1-2公里就追著我們的車到豐山。

IMG_2276

↓往上走水泥路到石夢谷登山口,此處地很光滑,登山鞋容易打滑。

IMG_2283

↓途中經過回程出來的豐山吊橋。IMG_2284

↓登山口,準備開爬!IMG_2287

IMG_2288

↓抵達仙夢園午餐休息,不知道以前營業的風光時期會是什麼樣的氣氛。

IMG_2294

IMG_2299

↓繼續往石夢谷出發

IMG_2324

↓抵達石夢谷

IMG_2342

↓沒想到米格魯一路跟我們爬到這了,怕他沒力氣大家分了點糧食餵他吃,到這裡後他就沒再跟我們繼續走而是跟著另一對石夢谷來回的夫妻下山了,本來想說下山回豐山還有緣遇到他的話要領養他,結果回去的時候沒再看到他了。

IMG_2349

↓很奇妙的景觀,石窟內有眾多渾圓的石球,不禁令人讚嘆山神的雙手,此處水源透徹乾淨,我們在此取水背到塔山(超重超累…)。

IMG_2361

↓經過惡夢重裝陡上後,終於到了住宿點塔山車站。

IMG_2466

↓往阿里山方向探險,本來想走到明隧道,可惜天快黑不想摸黑,走到某個隧道後就回頭。

IMG_2524

Day2:

↓繼續往石猴前進

IMG_2547

↓走起來會上癮的鐵橋,總共大約15條。

IMG_2582

↓此隧道的景觀特別讓我喜歡。

IMG_2601

IMG_2607

↓到這鐵橋就即將進入鐵橋段尾聲了。

IMG_2648

IMG_2682

↓眠月工作站,裡面還有殘留的過去文件。

IMG_2695

IMG_2702

IMG_2710

↓到石猴遊憩區後,石猴車站就不遠了。

IMG_2734

↓已斷頭的石猴

IMG_2744

↓石猴車站,這裡是個很好的露宿點。

IMG_2746

↓後方山坡就是往舊溪阿縱走的路,這裡蠻好拍的,玩起瑪莉歐的蘑菇哈哈

IMG_2764

↓20年前的飲料罐,讓人感覺這裡的時光停留在20年前

IMG_2769

↓即將遇到高繞段

IMG_2802

↓看到此處斷軌就右切高繞,此處也是松山的登山口。

IMG_2810

↓抵達松山,沿途布條明顯天氣好不太會迷路,這裡有兩個山頂石柱,不同時期搭的。

IMG_2843

↓陡上完開始陡下,雖然是下坡但可一點都不輕鬆,一不注意腳很容易扭到。

IMG_2855

↓終於接回舊鐵道,兩位先到的隊員等我們等太久就地睡午覺。

IMG_2856

↓接下來持續陡下往亞杉坪林道

IMG_2877

↓很新的伐木遺跡,還聞得到濃濃的檜木味,當下有點震撼原來盜伐離我們這麼近。

IMG_2866

↓抵達酒瓶營地,亞山坪林道就在旁邊而已。

IMG_2879

↓酒瓶營地前方溪谷雨季應該可以成為穩定取水點。

IMG_2880

↓接到亞山坪林道15.8k,這裡看來是個很棒的露營點我很想在這裡過一晚,可惜今晚目的是水樣。

IMG_2886

↓接下來路方向基本上是沿著林道走,但因為很多段嚴重崩塌所以需要低繞再高繞接回林道,走起來有點累人。

IMG_2891

↓樹根都這麼粗了,好好奇還有樹幹的時候是多麼驚人呀。

IMG_2897

↓抵達三岔路口,輕裝去看眠月神木

IMG_2906

↓一看到這棵神木立馬愛上祂,仰望著祂遲遲無法回神,祂實在太太太壯觀了。

IMG_2950

↓天色不早了,趕緊回程往水漾

IMG_2962

↓三岔路到水樣不算遠,也算好走,但我們來得太晚好營地都被搭完了,只能睡在有大石粒的營地上,這晚睡得很辛苦。

IMG_2964 IMG_3057

Day3:

↓離開水漾準備回程,右切往鹿屈山,我們是左切延著湖往下游走。

IMG_3071

↓水漾下游匯流口

IMG_3099

↓再往下會越過河床,此處路標不明顯,需仔細看路跡走。

IMG_3108

↓抵達千人洞,可容納千人真的不是開玩笑,然後到達此處前有幾處近乎垂直的石壁要通過,不太好走。

IMG_3129

↓最後一段回程路走到有點煩,一直在看到了沒到了沒,因為豐O排三天真的很趕,走到第三天真的有點累了想趕快結束,然後一到吊橋突然開始下大雨,雖然慶幸沒淋雨走山路,但最後回停車場的水泥平路太滑我摔了個狗吃屎,人跟背包也淋的透濕,算是個很難忘的結尾!

GOPR3085

台灣百岳:奇萊主北紀實

地點:奇萊主北峰,位在台灣南投縣花蓮縣交界處,地處中央山脈主稜北段。

百岳難度分級:B(A至C+級,A為最易)

時間:2017/08/13 (日) — 2017/08/15 (二)

預計行程:
D1:08/13 (日) 暨南大學0900 →萊登山口1200 → 成功山屋 1600 (山屋過夜)
(車程2.5 小時,爬山約3 hrs)
D2:08/14 (一) 成功山屋0600→稜線山屋0930↗↙奇萊主峰1200↗↙稜線山屋1330 (爬山
7.5hrs)
D3:08/15 (二) 稜線山屋0500→奇萊北峰0700 (奇萊北峰岔路口下大背,輕裝攻北峰)→成
功山屋1000→奇萊登山口1300→暨大1530 (車程 2.5 小時,爬山 6 hrs)

Flickr完整相簿:https://www.flickr.com/photos/101441452@N04/sets/72157684236027122


Day1:

↓抵達合歡山松雪樓下方的奇萊登山口

IMG_7957

↓先經過一段密林

IMG_7965

IMG_8046

↓視野開始開闊

IMG_8056

IMG_8085 IMG_8133

↓抵達成功山屋

IMG_8145

↓山屋內可以烹煮

IMG_8157

↓成功堡山屋

IMG_8175

↓成功山屋附近水源處

IMG_8182

↓五星級環繞風景廁所

IMG_8197


Day2:

↓爬一小段石瀑

IMG_8235

IMG_8238

↓上稜線

IMG_8288

↓稍微有點危險的地形

IMG_8312 IMG_8315

IMG_8339

↓絕美的奇萊稜線

IMG_8391

↓搭帳

IMG_8400

↓輕裝準備攻頂奇萊主峰

IMG_8442

↓稍微暴露的地形,但走起來很安全

IMG_8496 IMG_8511

↓攻頂主峰前最後一段攀爬地形,有危險性也蠻恐怖的

IMG_8556

↓遙望右側的卡羅樓斷崖,到現在都還沒圓夢走過一趟

IMG_8561

↓攻頂奇萊主峰

IMG_8578

↓回搭營處拍日落雲海

IMG_8624

IMG_8702

↓難忘的咖哩

IMG_8706

↓沒腳架克難拍出的銀河,但高山空氣好,星星直接爆框

IMG_8721


Day3:

↓充滿純色塊的夢幻日出

IMG_8728

↓光線慢慢灑在稜線上照亮大地

IMG_8775

↓一早準備出發最後的目標-奇萊北峰

IMG_8801

↓黑暗奇萊大概這麼來的吧!

IMG_8812

↓前半段都還算好走

IMG_8830

↓登頂前的攀爬地形,尤其攻頂前有一段暴露感非常強烈,難度比主峰更勝一籌,攻頂前因為太緊張專心攀爬所以沒再多拍照片

IMG_8841

↓費了好大勁終於攻頂,北峰眺望視野

IMG_8844

↓拍完合照之後相機電池就沒電了,一開始有點擔心下北峰,但後來覺得下山比上來容易多了,最後也平安回到登山口結束行程,是我一次很難忘的登山經歷!

IMG_8855

Canon EOS 5D Mark I-開啟平民全片幅時代的一代功臣

IMG_3478


‘5D,沒想到現在還有人會為一台快15年前的相機寫文章啊!

很訝異吧,我也很驚訝自己會突然想為這台相機寫點什麼。

Canon EOS 5D(以下簡稱5D),是我的第一台全片幅單眼,

購入原因無它,它是最便宜的數位全片幅(至今應該還是),

想想當初一個窮學生能夠花一萬出頭就能體驗全片幅是多大的誘惑。

時至今日,儘管用過其他台更新的全幅相機也有了很棒的A7R3

5D仍然留在我的防潮箱中,一來是機況差也賣不了多少錢,

二來是當作備機主力機掛了還有一台相機可用。

作為一台我擁有最久的相機,

想分享一下我對它的心得。


IMG_4045

優點

1.發色

5D最讓人津津樂道的優點,其實我在購入前並不知道5D的發色神話,

是在購入後搜尋5D相關文章時才知道。

要用一句話形容它的發色我想就是溫暖而忠實

也許只用單張和其他相機照片比較感覺不出來,

但當你數量一多的時候你一定可以很明顯感受到發色的差異,

5D舒服的發色須由你自身體會,尤其當曝光稍減個0.3ev對比更重顏色更飽和,

看起來很有底片味。

IMG_3833 IMG_3830
IMG_3816

2.膚色

以下這組對比照可以很明顯看出5D5D3膚色的差異,

IMG_3172 IMG_0496

5D3是白皙粉嫩的膚色、

5D則是像帶有更多血色偏紅潤的膚色,

我想各位女性一定偏好5D3的膚色

(當初給女友看她秒選5D3),

但我更認為5D的膚色適合寫實的人物紀錄。

3.寬容度

5D的寬容度絕對不是相機界的前段班,

但我很訝異當我換到5D3時,發現寬容度極限沒有很大差異,

或許很可悲地要歸咎於Canon感光元件十多年來死不進步

(但我相信1DXII,5D4在這方面已經有進步很多了),

所以當反差控制良好時,拉亮拉暗的雜訊並不會讓你苦惱。

4.介面及按鍵簡潔

同時是缺點的優點,

我認為比起有許多花俏功能的6D

5D更適合當作初學者的第一台練功機,

只需煩惱基本的攝影三元素,不會被其他新奇的相機功能干擾學習,

我在剛拿到5D的第一年攝影基本功扎實地進步了不少。

5.二手價便宜

5D至今應該還是最便宜的二手數位全幅,以現在接近零件殺肉機的價格,買來當作第一入門全幅完全不會心疼!


IMG_3835

缺點

1.反光鏡震動

5D的反光鏡真的是有感的大,影響初期使用縮圖時還不太出來,到後期對作品要求越來越時發現要拍出沒有微震的照片難度非常高,加上反光鏡震動長期下來對焦點偏移嚴重,導致要用大光圈拍照幾乎是不可能,以至於到後期5D我只拿來拍小光圈靜態用。

在這邊分享個小技巧,可以開啟自訂功能的反光鏡預,對減輕震動提高成功率效果非常大!我才開始使用這功能有點相見恨晚。

2.對焦系統

5D使用的是C期的萬年九點對焦系統,基本上只有中間一點可靠,雖然對焦速度快,但只有一點可用的先天劣勢讓構圖和追焦嚴重受限。

3.ISO

最高只能開到ISO1600,對低光或動態攝影不利,ISO800以上噪點開始明顯,ISO1600降噪後雖然勉強堪用,但也會有明顯色偏。

4.功能陽春

雙卡、WIFILive View、雙核對、觸控螢幕、機內調焦、鏡頭修正

.

.

.

.

通通沒有,

在這個年代要買功能這麼陽春的相機真的要很有心。

5.移焦、調焦問題

使用得越久問題嚴重,雖可參考Kent前輩的膠帶調焦,但非常費心費力還需定期檢查,讓準焦成了痛苦的事。

6.1200萬畫素

1200萬畫素在15年前或許是主流規格,但螢幕解析度愈來愈高的現在,1200變得吃力,螢幕細節呈現效果不一定,連手機鏡頭都可以輕易超越2000萬畫素,5D只能舉旗投降。


IMG_4137

結語:

在四年前購入二手5D時,它確實陪伴了我一段很快樂的時光,但在2019的現在,我是否還推薦購入它呢?

我想除非真的只有5000左右的預算,不然將預算拉到10000左右,5D2或A7第一代(Nikon我不熟)會是更好的選擇,

5D能夠輝煌的時代已經過去了,除非真的念舊想親身體驗它的發色,那就買來玩玩無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