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鹿百工》第3集- 青雲鑄劍藝術館

A7R03232

⌈刀為開單刃、劍為開雙刃 ; 刀橫躺帶有霸氣、劍正立帶有正氣。⌋,

受館長熱情邀約,我來到了離我住處不遠的一處自宅,

平常快速路過都沒發現原來此處藏有臺灣唯一認證冶劍師-陳天陽大師的豐富館藏,

接待我的館長邀我上樓喝茶、聽他娓娓道來這裡的歷史….。


「我祖父看到房內擺滿刀劍當場嚇傻,在戒嚴時期家中放滿刀劍可是很不得了的事情!」

隱身於沙鹿區巷弄裡的「青雲鑄劍藝術文物館」,是在民國73年由鑄劍師陳天陽設立,

⌈我的祖父在台北唸建中初中時期、因為想學個可以賺錢的一技之長,便開始到建中對面的植物園一處修補攤從遠處偷瞄想偷學修補碗盤的技巧,沒多久就被師傅發現叫過去、老人家決定收他當學徒,半年後有天老人家突然帶他回家中、我祖父看到房內擺滿刀劍當場嚇傻,在戒嚴時期家中放滿刀劍可是很不得了的事情!⌋

– 現任館長第三代傳人陳重智分享著,

原來不起眼的修補攤師傅竟是少林高僧-了圓大師、身懷嶺南派鑄劍之絕學,

祖父在那刻決定拜高僧為師,了圓大師帶著祖父先學習少室拳法一段時間,在確定他身心靈到達標準後,才開始傳授鑄劍技術給他,

接著了圓大師帶著祖父雲遊四海、走遍台灣各鄉鎮為各地居民養護刀劍、中醫看診、看風水,據祖父回憶、他們大概環台了兩圈!

了圓大師仙逝後、奉其遺屬投身少林北漸派吳修海師父門下繼續深造,

這樣的日子持續到民國70年左右、曾祖父身體出狀況,

祖父才決定回台中定居就近照顧、並在沙鹿老家成立「青雲鑄劍藝術館」,將多年來蒐集到的民俗藝品和自身鑄造的刀劍放置其中供大眾免費參觀,

並將多年來打造的劍款註冊商標、傳承刀劍文化為己任。

A7R03104

藏身於沙鹿巷弄的「青雲鑄劍藝術文物館」

A7R03191

館內還留有陳天陽大師早期修補碗盤的成品。

A7R03203

館藏之一 – 北斗七星伏魔劍,概念取自三國時期諸葛孔明祭七星燈之典故,由一百零六個角度研磨而成,在單一光源照射下,形成七顆點光源,劍刃非常美!

A7R03205

館藏之一 – 貞節劍又叫做袖裡劍,古時富裕人家在女兒出嫁時會準備四樣嫁妝,除了土地、金銀與傭人之外就是一把貞節劍,短小劍身可藏在衣袖裡,萬一遇到劫難可保衛女性貞節。

「祖父有傳下來說,殺人的是人心,不是刀劍。」

從小由祖父帶大的館長、自小學開始就被要求凌晨早起練拳,

儘管當時很不情願、但多年後回想卻很感謝祖父的堅持才讓他練有強壯的體魄和堅韌的心理素質,

問他學拳後會不會在學校好鬥?

「才不會、因為都沒人打得贏我打起來太無聊了!」館長出乎我意料的回答著,

在有了強壯的體魄和堅韌的心理素質後,

上了國中祖父開始讓他接觸刀法和鑄劍技術、每天下課回來練劍左右手各五十下是基本款,

鑄劍步驟大致上分為打造劍刃、研磨劍刃、製作配件、製作護手、開鋒,

鑄劍時不能有不好的想法,那會產生不好的氣場導入到劍裡面去。必須要持戒、打坐,還要修持,這樣做出的劍,才有正氣跟正能量。

A7R03156

館長示範幾招劍法及一開始如何受祖父訓練的。

A7R03138

館內有間書房祖父曾要求他詳讀每本經書、吸取古代偉人的思想,

問他看完感想 「我還沒看呀!你看完跟我說~」

「我認為重要不是古時傳下來的每條規矩、而是人對鑄劍本身這件事內心是否懷有敬意。」

祖父逝世後,館長承擔起鑄劍及傳承刀劍文化的重責大任,

通常會來請劍的人大多是宮廟、收藏家、練武之人,

但祖父曾叮嚀:「財大氣粗的人,我們不會讓他請劍。」,他會跟買劍的人聊,為和想要一把劍,如果是心懷不善、斂財法師等等會予以婉拒。

鑄劍之餘館長也積極地到各處演講、舉辦展覽、受訪,

問及是否有在培養下一代了,「有哇、我現在都有帶著我女兒練拳。」,

雖然傳統上傳授鑄劍通常不收女生,

但館長認為在現在這個時代不必拘泥於每條規局、重要的是鑄劍過程是否懷有善念、敬意,

歷史悠久的鑄劍文化能在新一代的發揚下持續發光發熱實在令人感到欣慰,

未來新舊兩股力量還能擦出什麼樣的火花、我們都期待著!

A7R03128

館長很歡迎人來記錄、請教刀劍文化

磨刀

「有次在工作桌上專注工作,突然聽到背後磨刀霍霍的聲音,轉頭一看還包著尿布的女兒有樣學樣地磨著刀。」從小就承擔起鑄劍的責任真令人欣慰!xD

A7R03245

館長和藝術館門口一影

《沙鹿百工》第2集- 建輝刀剪舖

A7R01952

⌈我覺得市場內有一家七十年的刀舖值得你去採訪,你可以去問看看。⌋ 原本打算採訪修鞋舖被拒絕後的我再度燃起了希望,

隔一天的下午,我踏進休息時間的公有市場,微弱的燈光、雜亂卻呈現奇幻色彩的店面吸引了我的目光,我坐下來聽張老闆娓娓道來……。


「我父親民國三十幾年就在市場外面擺攤,到現在還是每天一早來開店」

據張老闆回憶,父親民國三十幾年就在現今沙鹿公有市場外小巷擺攤幫人磨刀,

一個小木箱、一席坐墊就足以填滿他七十年的歲月、養活一家人,

民國五十幾年時因小巷被人買走變私有地便搬到附近一店面門口騎樓擺攤,

民國八十幾年店面又被他人買走便再搬到沙鹿公有市場內,

原本攤位沒有店名、也是為了租店面才取名建輝申請營業登記,

父親生性低調但對工作一絲不苟、每天一早就來開店中午才回去休息,

父子兩人沒有網站、沒有手機、沒有市話,

生意全靠多年來的在地熟客介紹,

“還有沙鹿之美社團介紹來的”(張老闆笑)

A7R01999

充滿歲月感的工具箱,這個木箱已經是第三代、也用了二十多年了。

A7R01982

這個底座有沒有似曾相識?沒錯!是跟台鐵要鐵軌來做的!

A7R01990

早期手工磨刀要用木板夾住固定

A7R01993

靠在底座後再一個個鋸齒磨利

A7R01996

經過幾千幾萬次的敲擊、就連鐵器也被敲出了凹槽

A7R01968

現在磨鋸齒可以用這台訂製可以左右擺的砂輪機取代

「我光是這步驟就練了三年多才上手。」

張老闆奉父親的要求、退伍後就開始跟隨在父親身旁學磨刀做生意,

早期還沒有電動砂輪機磨刀這麼輕鬆、像是光敲鋸齒就練了三年多才上手,

(敲鋸齒的目的是為了將鋸齒往兩側偏中間形成一個溝槽、鋸木時木屑由中間排出,鋸齒因磨擦生熱又會彈回來、所以每隔一段時間就要再敲開)

在現在鏈鋸盛行、不利就換一條鏈條的時代,

我想很難會有人願意再花這麼多時間練這樣的技術,

這樣的畫面遲早會成為絕響的。

張老闆講著講起興致來了、開始在店內東翻西找值得拍的東西,

A7R01973

翻出一大一小兩把手工鋼製剪刀、要我一定要拍下來,

A7R01977

這兩把剪刀是由鋼條手工塑形而成、握起來的瞬間一股時代感油然而生,

這種粗曠、手工的握感不是現代工業製品可以比擬的。

可惜這種手工鋼剪又貴又會生鏽要常上油保養、現在沒什麼人想買了,

如果以後師傅不做就會絕版。

「現在大家都去家樂福買工具、很少人會來傳統刀鋪了啦」

張老闆也很直白說店鋪現在賺不了錢了過一天算一天,

孩子也不願接手做這種每月收入不固定的工作,

現在大家都去家樂福買工具,

買電動鏈鋸不買手動腰鋸、

買不鏽鋼剪刀不買鋼質剪刀,

現在主要都幫老客人磨磨刀、維修農具,

雖然我覺得店內到處都是寶、正式台灣傳統產業的體現,

但終究還是得面對遲早被連鎖大賣場取代的可能性。

A7R01949

現在主要都是服務老客戶維修農具

A7R02000

時間會將建輝刀剪舖帶到何處呢

《沙鹿百工》第1集- 歐克牧場

IMG_2699

第一次見到歐克牧場陳老闆是受朋友邀約去參觀陳老闆搭建中的秘密基地、

陳老闆像個小男孩般靦腆卻充滿熱情、一談到木屋的結構就開始侃侃而談,

這也讓我開始好奇是什麼樣的機緣讓他從養羊變成廢寢忘食地建築他的城堡?


「我16歲國中畢業就一個人來到山上開始養羊」

陳老闆的父母早年是飲料經銷商、主要客戶為鄉鎮雜貨店及開貨車進軍營兜售等,

但隨著統一超商的崛起、軍中成立營站,

陳老闆認為經銷商已成為夕陽產業、便決定另起爐灶,

16歲那年獨自一人上山開墾大肚山荒地養羊、鐵皮一片片釘出了歐克牧場的雛形,

歷經了3年牧場慢慢上了軌道、父母也決定在那時賣掉了經銷商牌將重心轉往牧場。

A7R01862

陳老闆說明他堅持不高密度飼養、讓羊隻們有足夠活動空間羊才不會心情緊繃。

A7R01908

牧場保留原始的高喬木樹種,達成上方遮蔭、下方空氣對流的效果。

「和別人用一樣等級的飼料、就只能產出和別人一樣普通的羊乳」

陳老闆為了產出和別人更不一樣的羊乳試了各種異想天開的方法,
包括牧草中添加大肚山脈盛產的龍眼荔枝葉等、但都無顯著提升,

最後決定下重本使用美國百慕達牧草來提升羊隻蛋白質攝取量,

才成功讓影響羊乳風味的酪蛋白含量大大提升、產出自己滿意的羊乳。

陳老闆另外提到,因為他的羊乳為保留最大比例酪蛋白所以使用低溫巴氏殺菌法,

腸胃敏感或免疫力低的人不建議飲用、以防一次攝取太大量酪蛋白腸胃無法吸收而拉肚子。

A7R01891

”你猜這一綑百慕達牧草一綑多少?一綑1000;你再猜一般商業牧場餵羊的鼠尾草燕麥草多少錢?不用錢!“

A7R01880

瞳孔有神、毛色柔順明亮,是優良羊隻的正字標記。

A7R01923

因羊乳的酪蛋白含量特別高、靜置一段時間後上層甚至會凝結成像奶酪般的稠狀。

A7R01910

陳老闆很自豪自己的羊乳通過SGS  35項藥劑檢測,全台灣應該沒幾家能保持這個標準。

A7R01916

陳老闆和沙鹿店面一影。

「在經歷過這些後,我將自己交給了上帝」

看似發展一切順利的背後、其實陳老闆也面臨過不少挑戰,

先是在9年前羊乳銷量正巔峰的時候得到猛爆性肝炎、恢復期讓他痛不欲生;

再來是豐原店店面生意慘淡、父子失和父親不准他進牧場;

儘管當時訂單供不應求、每天都想著要如何給足通路乳品,

但他突然醒悟自己當時過得很不快樂,

想到當初在牧場養羊的日子,躺在羊身上睡午覺、親母羊惹公羊生氣的日子,

他最後決定重新調整通路及飼養規模、並將牧場主導權交給了父親,

自己則在牧場旁的另一塊空地打造自己的夢想莊園,

未來打算將牧場轉型為觀光農場、結合淡水魚養殖、木屋咖啡、餵羊體驗區,

未來歐克牧場的新面貌會是什麼樣子,

大家都期待著。

A7R01853

“我爸爸很厲害、他什麼都會哦!”,擁有這種童年的孩子應該羨煞不少同學吧。

IMG_2687

整塊荒地陳老闆整地完全靠他自己人力,上午送貨、中午挖十車土、下午回去顧店,經年累月後變成現在的樣貌。

IMG_8407

陳老闆視察現在試驗階段的水循環系統。

IMG_8411

木屋在夜晚和燈光的襯托下更顯得溫馨。

2020/04 八通關上玉山-看見不一樣的玉山!

去年清明連假安排走八大秀、結果到了東埔開始濃霧+飄雨,最後撤退,

今年的八通關算是稍微彌補了去年的遺憾,

此行有遇到另一團是走八大秀接荖濃溪上玉山、這樣就兩個願望一次滿足!(但聽起來就超累)

這趟路線比我想像中可怕了一點、但也比我想像中美很多,

如果想爬玉山的人很推薦從這條過去,

既不用抽排雲、沿途風景又比塔塔加路線美很多!


1.活動時間:

04/02(四)-04/05(日)

2.隊伍結構

都為暨大山社成員,

總共4人、每個都比我強

3.計畫行程:

第一天04/02(交通日):台中→(總達客運6333A、車程1小時)→水里→(員林客運6732、車程1小時)→東埔→(步行,30分鐘)→15點東埔住宿

第二天04/03:7點東埔教會出發→東埔登山口→(2小時)→雲龍瀑布→(0.5小時)→樂樂山屋→(0.5小時)→乙女瀑布→(10分鐘)→里程碑7.2K水源→(2小時)→對關駐在所→(1.5小時)→13.5K水源處取水→(0.5小時)→觀高坪→(0.5小時)→觀高工作站營地(宿) 郡大林道取水來回35分

第三天04/04:6點觀高工作站營地出發→(15分鐘)→觀高坪→(0.5小時)→八通關草原指示牌高繞岔路→(3小時)→八通關草原(玉山、東埔指示牌)→(15分鐘)→八通關駐在所遺跡→(0.5小時)→(多處崩塌,2小時)→高繞→(0.25小時)→下到荖濃溪有水→(0.75小時)→上到荖濃溪營地5.2K(宿),沿乾溪溝而上、往玉山路徑約100公尺處取水 

第四天04/05:5點荖濃溪營地出發→(0.5小時)→最後水源處→(1小時)→北峰荖濃岔→(0.5小時)→玉山主北岔→(2k,1.5小時)→玉山北峰(北北峰來回40分鐘)→(2k,1小時)→玉山主北岔(主峰來回1小時)→(0.5小時)→主峰圓峰岔→(20分鐘)→排雲山莊→(3小時、)→登山口→(搭車、10分鐘)→塔塔加→(包車15點到、0.5小時)→阿里山(台灣好行、2小時、15:40、最晚17:10)→嘉義車站慶功宴→(火車、1.5-2小時)→台中

4.實際行程

第一天04/02(交通日):

台中水里1.5小時

水里東埔1小時

第二天04/03:

東埔450

舊登山口500

新舊岔路510

愛玉亭527

樂樂溫泉2.9k岔路612

雲龍瀑布4.3k 655 3G3

小高繞岔路730 走舊路

樂樂山屋5.9k 7:40小休 3G1

800出發

乙女瀑布825

8k訊號點 1格無網路

8.5k訊號點 915 小休 3G3

940出發

對關前大崩塌 1015

對關駐在所 10.5k 1030 小休 無訊號

1050出發

12.5k千年紅檜營地 12:00

13.4k水源處1240沒水

14.6k觀高坪無訊號 13:20

觀高工作站 1340 

郡大林道取水 1410

(有危險地形)

到取水處 1435

回程 1450

回到工作站 1505

(玉管處志工說13.6k棧橋下切10分鐘有水源

二號屋旁邊水槽有乾淨雨水)

第三天04/04:

起床 400

出發 540

觀高坪 550

高繞岔路 600

(走高繞)

溪水營地 700

西峰草原岔路(山友開的 到主西鞍部)710

正統草原西峰岔路740

岔路高繞結束 830

八通關駐所大休 845

930出發 距離玉主7.2k

崩塌地1 1025

崩塌地2 1055

崩塌地3 1100

小平台 1120 夏季旁邊有水

1135出發

高繞開始 1145

高繞頂點爬升400公尺 1205

高繞結束抖下300公尺 1220

五號橋4.1k 有布條有水桶可取水 1230

荖濃溪沒水 1240

二號橋4.98k 13:10

營地5.2k 1325 不好下營釘 大概可搭10帳四人帳 最後這段上坡很累

10分鐘到5.27k取水處

第四天04/05:

起床 430

出發 615 

5.8k長命水 645

(一路陡上 風大)

6.7k荖濃玉山主北岔 735

(單趟1.9k)

玉山北峰 850

6.7k荖濃玉山主北岔 940

(陡上300公尺碎石坡)

7k主北岔 1010

(2.1k)

排雲山莊1110 午餐

1130出發

5.1k涼亭 1245

登山口 1440

5.沿途照片分享

⇩第一天,到達東埔、冷冷清清的

A7R06207

⇩時間還早、去新登山口晃晃,聽當地居民說新登山口路上的鐵橋斷了、所以決定改走舊登山口

A7R06211

⇩舊登山口

A7R06208

⇩第二天一早摸黑開登(沒吃到愛玉殘念…),八通關古道前段安全好走

A7R06214

A7R06227

⇩過了雲龍瀑布後整個步道林相、風景都變得完全不同

A7R06232

⇩雲龍瀑布、可惜天氣不好沒有光線

A7R06246

⇩沿途幾處這樣的小崩塌、但都安全好走

A7R06254

⇩樂樂山屋

A7R06261 A7R06263

⇩小崩塌、好走

A7R06281

⇩此處算是這天最大的崩塌、但踏點明顯、安全

A7R06285

⇩對關駐在所、當時的光線美得像世外桃源

A7R06293

⇩觀高坪

A7R06327

⇩停機坪

A7R06329

⇩觀高工作站,有3棟建築、只有第一棟有電但當天玉管處志工先住了、而且有山友把死鹿頭帶進房間、導致整間味道超重…

A7R06337

⇩前往郡大林道取水點,馬上會遇到一個峭壁、踏點不好踩、要很小心

A7R06361

⇩另一個角度

A7R06365

⇩到達取水點、這裡的崩塌很壯觀

A7R06377

⇩水源很足

A7R06378

⇩第三天,新舊岔路、猶豫了很久最後還是決定走高繞

A7R06401

⇩明明天氣預報說天氣很差、卻遇到不科學的好天氣

A7R06403

⇩高繞塗中的小崩塌

A7R06416

⇩粉、陡

A7R06417

A7R06418

⇩終於到達最高處一路陡下到八通關草原、可惜一路白牆

A7R06419

⇩沒想到一下到底天空就開了、這是神蹟吧!!

A7R06425

⇩到八通關駐在所後馬上來張空拍、可惜晚了一點,後方山頭又起霧了

HDR_0001-2

⇩駐在所石牆遺跡

A7R06451

⇩往玉山方向繼續出發

A7R06455

⇩中間即是荖濃溪大崩塌處

A7R06462

⇩沿途看到一大片即將盛開的花苞、是玉山杜鵑嗎?

A7R06473

⇩遇到第一個大崩塌、這裡真的有點出乎我意料可怕

A7R06481

⇩下方深淵

A7R06493

⇩第二處崩塌的斷橋

A7R06508

⇩第二處崩塌往上看

A7R06496

⇩一個不小心就提早先到荖濃溪了呢

A7R06510

⇩第三處崩塌、走得很挫

A7R06511

⇩過完崩塌看使看見玉山山體、這段真的好美

A7R06523

⇩一路遙望著玉山

A7R06544

⇩小平台

A7R06547

⇩最後的高繞、往崩塌去望去亂恐怖的

A7R06548

⇩五號橋的水源,非常清澈、充足!但很抖下不去、好心山友放的水桶又掉下去、無法在這取水(後面來的隊伍跟我們說他們有把水桶勾上來了)

A7R06558

⇩到達荖濃溪乾溪溝,這裡開始下冰雹下了一個多小時、走的超痛苦…

A7R06560

⇩終於到達荖濃溪營地,趕緊搭帳進去取暖

A7R06567-全景

⇩往5.27k水源處取水、水流很小但夠用,真的是我們的救命水!

A7R06571

⇩水流太小只能慢慢盛

A7R06572

⇩此次的輕量化過夜配置,遇到下雪有點失算、還好睡袋夠暖

A7R06579

⇩短暫出太陽、去乾溪溝取暖

A7R06603-HDR

⇩營地和後方的玉山主峰相襯、好美

IMG_4409

⇩當天另一團11人大隊伍也到了、還好腹地夠搭

A7R06614

⇩第四天、一早的陽光好美好舒服

A7R06625

A7R06628

⇩到達5.8k長命水源處、水流穩定充足

A7R06635

⇩想到日本時期的登山家在這裡補充完水分、一鼓作氣登上玉山,

近百年後親臨現場、真的有點感動!

A7R06636

⇩這個方向的玉山主峰看起來很有威嚴

A7R06641

⇩壯觀碎石坡

A7R06647-全景

⇩到達玉山荖濃岔

A7R06662

⇩往北峰前進

A7R06661

⇩玉山北峰氣象站,因為疫情不開放入內

A7R06666

⇩登頂北峰、兩次上玉山都白牆=_=“

IMG_0426

⇩回玉山荖濃岔繼續往玉主岔路,這段上坡超痛苦、風大又陡、很容易被吹倒,

之後天氣一路變差沒什麼好留戀的,

上玉主岔路後就一路衝下山、結束此次行程。

A7R06671

⇩回嘉義火車站吃慶功宴,老闆還多招待一盤肉、推!

IMG_0461

靜星-風吟2 金字塔雙人帳 使用心得

A7R05584

談談這頂輕量無桿帳篷 – 風吟2,也是我的第一頂帳篷。

 

最早之前都是借用社上粗(ㄏㄠˇ)勇(ㄓㄨㄥˋ)的裝備,

當第一次添購自己的裝備的時候就決定把輕量放在第一條件,

選帳篷的時候在自立帳與非自立帳猶豫了很久,

以下是當初有納入考慮的帳篷-

 

自立帳

單人

Nemesi 1 1.4-1.6KG 雙層帳 3200元

靜星青峰1 1.4kg 雙層帳 3600元

雙人

犀牛U22 1.5-1.8kg 雙層帳 4480元

三峰征途2 1.7kg 雙層帳  4600元

靜星青峰2 1.8kg 雙層帳  4490元

靜星雲雀 1.6kg 雙層帳 4200元

Naturehike雲尚2 1.3-1.7kg 雙層帳 2600元

 

非自立帳

單人

三峰蒼穹1 0.89kg 單層帳 2900元

靜星風吟2 1.05kg 單雙層 2100元

雙人

Chaos 2 1.95kg 雙層帳 4200元

 

三峰、靜星、Naturehike三家都是近幾年有名的中國露營用品廠,

就我的感覺NK比較走迪卡儂親民路線、價格最低、品質規格也相較另外兩家遜色,

而三峰和靜星各自都有高端產品線、用料和做工都有一定水準,實際實用上我比較放心。

 

經過初步篩選後我在三峰蒼穹1和靜星風吟2兩者猶豫了許久,

最後考量到風吟2可裝單或雙人內帳、甚至可單外帳使用可攻可守(見下圖)、對比蒼芎1內外帳一體不可拆,風吟2單外帳約450g、比蒼芎1的650g還要輕!

最後就決定入手風吟2(只買外帳)。

 

單人內帳 搭建
單外帳

 

帳篷規格(取自淘寶商品說明):

尺寸

參數

 

風吟2的優點

1.便宜:單外帳約1900元搞定、內帳約1500元

2.用料和做工滿意:布料是有品牌Ripstop抗撕裂布,強度還算讓人放心

3.搭建簡單快速:外帳攤平→四角下釘→撐起登山杖→完成!(試情況補地釘風繩)

4.輕!:單外帳搭法整套大約600g,背起來沒負擔!

5.理論上用不壞:使用雙面矽尼龍布、沒有PU或防水膠條老化問題

但它也是有些缺點

1.買來需自己上防水膠:縫線處不防水、整帳上完膠還蠻累人的

2.內部高度不足:因為四面高度陡降、導致頭腳容易碰到外帳,但這應該是塔帳通病

3.出貨瑕疵:不知道我是神抽還是怎樣、第一頂收到的帳篷少了捲門的橄欖扣,順豐寄回靜星工廠、寄來的第二頂還是少橄欖扣…..,再順豐寄回、收來的第三頂才終於有橄欖扣,好在賣家整個過程都很關心負責

 

整體而言、風吟2是一頂讓我喜愛、值得推薦的帳篷,最後、分享一些使用上的照片。

 

在水漾森林和小溪營地的2晚風都不小、但都穩穩撐過了夜晚。

A7R05773

A7R07335

紅色及金字塔造型在山中真的蠻搶眼的

A7R05373

帳內空間

IMG_5133

風大的時候外帳容易被吹到碰到腳部

A7R05423

有人說非自立帳在非泥土地搭建困難、但我在隧道內搭建得是蠻順利的

A7R05135

和常見的帳篷造型非常不同(當時正面迎風、所以帳篷塌塌的)、當時右邊那頂隧道帳是我第一次見到傳說中的帳篷之王Hilleberg,時至今日、寫文的當下我也擁有一頂自己的帳篷之王了😋😋,敬請期待下次開箱…..

A7R07428

尼泊爾EBC健行-山屋飲食

今天來分享EBC健行途中常見的餐點,

其實山上飲食選擇不少,

常見的中式炒飯炒麵、西式的吐司義大利麵、當地料理都有。

但山上食材大部分的是起司、乾燥蔬菜、罐頭食材所組成,

吃到後來其實有點膩,((是說海拔5000公尺還有旅館供應餐點該知足了

食物價位也從低海拔處一路往上攀登,

給大家看一下不同海拔旅館的菜單-

這是Phakding(2640m)附近的價位(以當時的匯率來說大概是X0.27=台幣)

IMG_1808 IMG_1807

這是Namche Bazzar(3440m)附近Everest View Hotel的價位(這家是高級旅館特別貴、不是Namche的物價水平)IMG_2240 IMG_2241

這是Tengpoche(3870m)附近的價位IMG_2560 IMG_2559

這是Gorakshep(5140m)附近的價位
IMG_3373 IMG_3374


再來分享健行中我點過的餐點種類

1.炒飯:配料通常都只有蛋絲、乳酪絲、乾燥蔬菜,一份我完全吃不飽…
IMG_1819 IMG_2934

2.炒麵:和炒飯差不多都是加蛋、乳酪絲、乾燥蔬菜,只有懷念中式口味時會點來吃
IMG_2621 IMG_3517
IMG_9797 IMG_9817
IMG_4361

3.Dal Bhat:有點類似台灣的便當吧,白飯配薄餅、幾樣小菜、豆子湯,好處是每樣東西都可以續(除了肉)、一定吃得飽,但豆子湯的味道我不太習慣
IMG_1851 IMG_1920
IMG_2486 IMG_2565
IMG_3029

3.披薩 :中規中矩,如果懷念西方口味時可以點!IMG_1847

4.鮪魚三明治和薯條:點過兩次都是吃到很乾的罐頭鮪魚,抹了厚厚的美乃滋才好入口,但算不錯吃!
IMG_2143 IMG_9770

5.炸馬鈴薯和荷包蛋:真的很單純就一大盤馬鈴薯,狂沾番茄醬吃但吃到最後非常膩但很飽
IMG_3852 IMG_2803

6.烤土司和蛋:早餐清淡又營養的組合,我點了蠻多次
IMG_9850 IMG_9712
IMG_1856 IMG_9823

7.法國吐司:也是熟悉的好味道,當早餐吃很棒!IMG_9692
IMG_9799

8.MoMo:不管在山區或市區都是我最愛的食物,內餡濕潤好入口、味道又棒,可惜的只有份量少要多點其他東西才吃得飽
IMG_2936 IMG_9690

9.義大利麵:醬跟麵條不同家差異很大,但都不錯吃
IMG_3377 IMG_4045
IMG_9833 IMG_2943

10.泡麵:口味是台灣也買得到的韓國辛拉麵,記得走完Cho la pass走到快虛脫後吃到這碗熟悉的味道感動到快哭出來,雖然這碗要價Rs800(台幣約230),但吃完馬上又加點了一碗IMG_3702

11.湯麵:很單純的高湯配麵條沒什麼料,但熱熱的湯喝完很舒服
IMG_9768 IMG_9733

12.蔬菜湯和炒蔬菜:本來想多補充蔬菜所以點了這一道,但這家的調味我不愛後來沒吃完
IMG_3152

13.烤餅:聽嚮導說是西藏做法的烤餅,有甜有鹹、餅皮脆脆的沒有調味IMG_2309
IMG_2311 IMG_2946
IMG_2809

14.蛋糕:在Gokyo湖邊很享受的一頓,不得不說蛋糕真的好吃,能夠在海拔5000公尺吃到蛋糕卻不雷感覺很神奇IMG_9760

15.爆米花:在Gokyo多待一天下午太無聊,點一盤打發時間的
IMG_9791

16.犛牛牛排:整趟健行我一直很好奇的一道料理,但因為價錢昂貴所以我等到下山到Namche才點了一次當作慶功宴,感想是肉超級硬….又完全沒有油脂,吃一次當經驗就好、牙齒不好勸你不要嘗試IMG_4280

看完以上食物分享有沒有流口水呢(我猜是完全沒有xD),

雖然山上的飲食不一定美味,但整趟健行完全不用動到手就能享受到多樣化的食物還是很幸福的!

所以每頓我幾乎都懷抱感恩的心把它吃光光,

歡迎大家分享你在山區健行途中吃過什麼樣的食物,

我是Brian,我們下次再見!

(更新)Sony A7R3(RIII) vs. Canon 5D3(DIII) 使用比較心得

A7R3

Sony A7R3入手至今也一個月多了(目前公司貨行情)

操作介面跟Raw檔調教也稍微有點心得,

所以上來分享一下跟我上一部主力機5D3比較的心得。


兩部相機的規格跟外觀照這裡就不再贅述,

這裡就只寫我使用上主觀的感受,

兩部相機發表時間雖然相隔了近5年,

已屬不同時代產品不太能一概比較,

但我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樣從A7R2就開始觀望

R2、R3到底能不能讓人放心地放手5D3投入S家黑科技懷抱。

當初一直想要跳家不外乎跟大部分人類似的幾樣原因:

1.體積及重量的輕量化:

從一開始覺得1D、5D系列拿在手上覺得專業、可靠、霸氣,

到後期的手腕開始痠痛、太佔包包空間、路上抓拍引人側目,

相機的縮小化成了我的目標。

2.不想再受單反反光鏡磨損對焦移焦所苦:

C家萬年的中央點平移對焦讓我動態構圖有了限制,

長期使用後側,邊對焦點偏移也讓人苦惱。

3.對C家Raw檔寬容度失望:

Canon用戶永遠的痛,永遠只能看著S、N兩家流口水。

4.追求高畫素:

近兩年都拍風景照為主,2400萬畫素在100%檢視下的細節讓人不夠過癮。

早在A7R2時期就有跳家的念頭,但R2當時的續航力、操作流暢度,

最後都讓我滅火—–直到了A7R3出世,

一改二代的許多痛點,三代已是很成熟的產品,

看到許多追蹤的攝影師陸續換A9、A7R3,

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是某次和使用A7R3的朋友去拍攝風景,

回來後跟他要了同角度拍攝的照片Raw檔,

5D3的暗部拉亮紅綠雜訊讓我很惱,

反觀A7R3卻是乾乾淨淨,

一週後,

將5D3及幾顆少用鏡頭PO網出清,

只留下幾顆重要焦段未來轉接使用,

正式離開使用5年的C家。


前言說了這麼多,

主要是要讓大家知道我跳家前是多麼的爭扎xd,

現在來分享這一個月來A7R3跟5D3使用上的心得,

A7R01908

A7R3相較於5D3的優點:

1.體積縮小有感

搭配fe 28 f2跟ef 50 stm的體積大小可愛地令人感動,可以輕巧地丟入包包。

2.對焦系統太強大

用過A7R3的對焦我已經回不去以前5D3的對焦方式了,

我只需專注於構圖、按下快門、對焦點死死地黏著人物眼睛,

眼睛清晰、睫毛可數,這樣如此簡單的結果為什麼在以前5D3是如此的困難?

3.夢寐以求的寬容度

不用說了,回不去了。

4.4200萬畫素下的細節很滿意

 除了可以捕捉風景的各種細節,高畫素商業輸出也較游刃有餘。

5.USB-C充電太方便

 拋棄以往碩大的充電座,直接像充手機一樣一條線解決,速度又快(原廠的座充直接被我冰封在盒子)。

6.WI-FI功能愛不釋手

 雖然WI-FI功能在這幾年相機早就不少見,但我在A7R3上我才第一次體驗到,手機傳輸照片、遙控快門太方便,不用像以前5D3為了自拍要來回跑。

7.機型低調不引人注目

 有人會覺得拿A7系列專業度氣勢盡失,但不引人注目才是我追求的,在路上舉起相機的注目度真的少很多。


A7R01474

A7R3相較於5D3的缺點:

1.重量減輕有限

5D3(900g)、A7R3(665g)重量看似減少,但加上轉接環(140g)後剩下的差距只有不到100g,A7R3是個體積小密度高的相機。

如果要接原生鏡來減輕重量,能夠應付A7R3高畫素的變焦鏡頭大部分都太重或手感不好。

光圈1.8以下的定焦鏡重量一樣驚人,

目前手邊搭配滿意的鏡頭只有fe 28 f2、ef 50 stm,整體不到1公斤非常輕巧。

2.菜單介面還可以更順手

聽說R3菜單比起R2有重新設計,所以我實際使用的時候並沒有感受到傳言中的難找,但和Canon一貫的介面比較而言的確還有改善空間,5D3的菜單真的比較有邏輯。

3.開機速度離單反還有一點差距

過去單反習慣沒事關機看到畫面秒開按快門,A7R3目前還是沒辦到達到,開機完成大概需要2秒,對於搶拍不利,一直開機又容易因為晃到身體感應啟動增加耗電。

4.耐候性待考驗

相較於5D3像是個可靠的工具,A7R3確實比較像個精密的電子儀器,網路上的評測也顯示a7系列相機電池蓋有進水疑慮,所以會比較不敢帶A7R3到極端環境使用。

5.電池續航力還可以更好

NP-F100對於日常拍攝一天一顆綽綽有餘了,但續航力跟LP-E6還是有一點點差距,對於我登山長時間沒電力的情況可能還是要準備更多行動電源。

6.後製時電腦負荷增加

雖然這是A7R3的非戰之罪,選擇它之前早該有心理準備,但我的2013 late MacBook Pro 15頂規檔案處理起來溫度非常高,儲存空間也佔得非常快,常常怕修圖修到把電腦燒了。

7.膚色需要適應

三代機身的膚色聽說已改善很多,但和5D3直出逆天的膚色相比,A7R3直出的膚色我還是不太能接受,Raw檔膚色偏青綠,還要一段時間摸索看看如何調得接近5D3討喜。

8.沒有機頂螢幕

在單反上習慣使用的機頂螢幕在A7R3上沒有,害我很羨慕EOS R,以前很習慣將手垂下把5D3放在腰部位置看機頂調整參數,在A7R3上目前只能將螢幕翻出看螢幕調整。

9.雞肋的轉盤鎖定鍵

轉盤阻尼已經不小了,加上位在不容易誤觸的右側,鎖定鈕實在有點雞肋,以至於變換模式時右手都要離開快門或者左手繞去很奇怪的角度轉動,影響拍攝節奏。

10.高速記憶卡昂貴

USH-II速度的記憶卡目前價格還非常昂貴,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11.電池、記憶卡插入方向朝外

純粹個人強迫症,A7R3電池曲面的方向竟然不是像5D3朝外貼齊握柄曲線,而是朝內,有點曲線被破壞的感覺。

12.LCD亮度不夠

現在大部分都靠LCD構圖拍攝,但和之前5D3相比感覺亮度較弱,在戶外有時會看不清楚。

13.沒有APP功能

 這點對我而言非常致命,以至於我當初差一點想入手A7R2,平滑反射、數碼濾鏡等殺手級APP可以讓風景攝影省下多少濾鏡錢,可惜三代機身是全新的軟體系統了,不太可能再有APP功能,如果A7R4再推出APP功能我應該會去切腹。

雖然我對A7R3的缺點比優點多了這麼多點,但優點給人的感受還是大大超過於缺點的。

所以整體而言A7R3還是一台令人愛不釋手的性能小怪獸,真的很期待Sony能在A7R4身上再端出什麼牛肉讓攝影玩家們瘋狂呢!(傳說中的6000萬畫素新感光元件?)


8500//embedr.flickr.com/assets/client-code.js

最後再分享一下手邊Canon鏡頭的轉接心得

我使用的轉接環是最新的天工四代環,入手後有跟友人借Sigma MC-11比較,各有優劣但相差不大,但天工有內建腳架孔又比較便宜,最後還是留了天工。

05/29更新:用到後來有幾顆鏡頭偶發性當機愈來愈頻繁(相機轉接環版本皆最新)拍起來很惱人,後來索性賣掉換MC-11了,但很懷念天工四的腳架孔

1.Canon EF 16-35mm F4 IS

對焦快狠準,裝上重量手感也不差但整體長度會變很長,收納取出有點卡卡,原生3顆超廣角長度雖較短但都是外變焦,加上看評測鍍膜對抗眩光鬼影都沒有C家好,所以難以放心下手。

05/29更新:在MC-11上正常,極少數當機。

2.Tamron 24-70mm F2.8 VC(A007)

對焦快狠準,手感不差但理所當然的重,偶爾會當機需重裝鏡頭後才會恢復正常。

05/29更新:接天工四能用但偶爾會當機,接MC-11會當機不可用。

3.Tamron 28-300mm F3.5-6.3 PZD VC(A010)

重量跟手感皆完美的旅遊鏡組合,總重還比fe24-240輕,戶外白天情況下,100mm以下對焦迅速,100mm以上可接受,但遇到主體跟背景顏色相近時容易拉風箱,室內基本上不可用。

05/29更新:接天工四能用但100mm以上對焦慢甚至拉風箱,接MC-11對焦不差但很奇怪會發生曝光亂跳問題,疑似光圈葉收合不定,這顆算不可用。

4.Sigma 50mm F1.4 EX DG HSM

裝上後手感不錯,對焦稍慢且會偶發性當機,但能夠暢快開1.4拍照爽感讓人願意忽視前面的缺點。

05/29更新:換MC-11後一樣會頻繁當(奇怪明明自家鏡頭只是老了點阿),只好賣掉,很可惜不然很喜歡這顆的發色。

5.Canon EF 50mm F1.8 STM

對焦快狠準,總長度和fe 55 1.8差不多,街拍好組合,但邊角有一點跟不上畫質。

05/29更新:在MC-11上正常,極少數當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