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鹿百工》第7集- 紘日館龍獅鼓藝團

A7R04297

從國中接觸陣頭後就一頭栽入、對傳統民俗技藝無法自拔 ;

從2獅1鼓發展到現今90獅30鼓的規模,

今天,就由紘日館總監-柯士紝來和我們聊聊他孕育出紘日館的過程。


「國中時附近有人在演陣頭,因為好奇、就跟著哥哥過去玩了」

談起和陣頭的淵源 –

柯總監提到國中時期附近有鄰居在經營陣頭表演、

因為好奇、便和哥哥一同加入、偶爾去鄰居家玩玩,

這是他和陣頭的第一次接觸,

有了這樣的契機,

柯總監上了高中後便決定往更專業的領域學習、正式向沙鹿慶和館林師傅和台北慶和館王師傅拜師學藝,

白天學藝、晚上讀沙鹿高工夜校進修學業,

從舞獅獅頭獅尾、踩高樁、到打鼓打鈸打鑼,

學了一年多才開始有上場機會,

接著便跟著商演全台跑透透磨練實戰經驗,

在2006年、柯總監離開自創門戶,

靠著友人贈送的2獅1鼓,紘日館開業了!

A7R04292

一踏進紘日館、就被琳瑯滿目掛滿滿的獅頭吸引了目光

「在紘日館除了磨練孩子、更是修煉我自己」

柯總監是名副其實的“獅瘋”!

常常看到喜歡的獅頭就買回來、

甚至會修復一些老舊但樣式喜歡的舊獅頭來收藏,

導致現在館內零零總總收藏了近百顆獅頭的驚人數量,

依據囍事商演不同的場合、出動不同樣式的獅頭。

獅頭常見的產地主要為馬來西亞或大陸製、其中品質馬來西亞又比大陸來得優,

而香港和台灣也有師傅少量出產獅頭、

但定價較為高昂、台灣較少舞獅團體會買來商演使用,

而舞獅最核心的部分“人”,

柯總監十多年來收留了很多在學校家裡不得意的國高中生來學藝,

在紘日館教技藝也教品格、也許來紘日館的學生過去有犯過錯、但柯總監不看過去、只在乎他來這裡之後的表現、給孩子一個新的環境、新的機會,

在我看來紘日館除了學藝外、更個寄養家庭、改善親子關係、導正親少年偏差行為的地方,

讓孩子把紘日館當第二個家,

有時聽到在家長教不動或者下課後會滋事的青少年,

他就會和校方、家長溝通後就讓孩子住下或下課後來幾個小時晚上再回家,

讓孩子的精力有地方發洩、也在他的保護下、結交正常的交友關係,

但這樣的付出難免還是有灰心的時刻 –

“像今年年初有個放學後滋事的國中生、我找他來紘日館學藝、來紘日館待了一個月後有天就突然消失不見。” 柯總監說

柯總監十多年也致力於提升陣頭行業的形象,

常常監督孩子們的行為、他認為除了表演外舞台下的一言一行都代表著紘日館給人的形象,

他本身除了考取教練證、為自己的專業度背書外,

也在嘉陽高中擔任社團特聘教師、發揚傳統陣頭技藝,

但他感慨目前社會對學陣頭的人大都還是抱持著負面的評價,

有次有位學徒在學校被老師告誡下課不要再去紘日館、説那裡都是複雜的人,

他就打給老師詢問“您沒有親自來過紘日館、怎麼就直接認定這裡是複雜的地方呢?”

後來他就告誡孩子們在學校下課後不要群聚在一塊、避免給人說閒話的機會,

他也希望大家是來紘日館了解後再作出評價。

從第一代學徒到現在,

柯總監帶人的方式也一直在做調整,

初期學徒每天都會團練、實施威嚴教育,

但有次第一天來16人、第二天剩8人、到現在還留在館裡的只剩1人,

柯總監發現現在的孩子不能再用這樣的方式教育、

因此將團練的時間更彈性化、試著和孩子當朋友而不是當師徒,

十多年下來自己的脾氣也圓滑了不少,

除了磨練孩子、更是修煉自己,

同時也開始鼓勵孩子去參加比賽、讓孩子從比賽過程中的掌聲、獎項獲得成就感,

讓孩子發自內心地喜歡上陣頭而更努力學習。

看著初期教出的孩子一個個成家立業、

有的三不五時還會回來坐坐、偶爾商演回來支援,

我想這是令柯總監最欣慰的事情吧!

A7R04289

各種千奇百怪的獅頭、因為孩子吵著要而訂做的蜘蛛人獅頭

IMG_9679

柯總監的三個小孩、從他們開始會走就開始教舞獅!

IMG_9672

柯總監希望有個舞台能夠給孩子發揮、獲得成就感

「他堅信不削價競爭、做出自己的品牌才是對紘日館最好的方式」

談到目前這個市場的變化、柯總監坦言經營得很辛苦,

今年初疫情關係導致往年三四月的廟會旺季、案件直接斷崖式歸零,

還要面對有的半路出家的團體削價競爭,

他的學徒大多是學生或上班族、閒暇之餘才來接商業演出兼職還好,

但他必須負擔整個館的開銷成本、

因此除了商演外還另外成立“慶昇坊”代客訂做獅頭、團服,

增加收入來源以支撐紘日館運作,

他堅信不削價競爭、做出自己的品牌才是對紘日館最好的方式,

一路走來他最心疼的還是太太,

十多年來多了好幾個孩子要顧、幫大家準備三餐,

還有來自娘家的支持也令他特別感動,

有次岳父還主動和朋友集資邀請紘日館去廟裡演出。

訪談完後很多部分改變了我對傳統陣頭的印象、

很開心看到現在社會上有人正為了傳承傳統文化、改變過去陣頭印象默默、努力著。

A7R04302

柯總監和紘日館一影

《沙鹿百工》第3集- 青雲鑄劍藝術館

A7R03232

⌈刀為開單刃、劍為開雙刃 ; 刀橫躺帶有霸氣、劍正立帶有正氣。⌋,

受館長熱情邀約,我來到了離我住處不遠的一處自宅,

平常快速路過都沒發現原來此處藏有臺灣唯一認證冶劍師-陳天陽大師的豐富館藏,

接待我的館長邀我上樓喝茶、聽他娓娓道來這裡的歷史….。


「我祖父看到房內擺滿刀劍當場嚇傻,在戒嚴時期家中放滿刀劍可是很不得了的事情!」

隱身於沙鹿區巷弄裡的「青雲鑄劍藝術文物館」,是在民國73年由鑄劍師陳天陽設立,

⌈我的祖父在台北唸建中初中時期、因為想學個可以賺錢的一技之長,便開始到建中對面的植物園一處修補攤從遠處偷瞄想偷學修補碗盤的技巧,沒多久就被師傅發現叫過去、老人家決定收他當學徒,半年後有天老人家突然帶他回家中、我祖父看到房內擺滿刀劍當場嚇傻,在戒嚴時期家中放滿刀劍可是很不得了的事情!⌋

– 現任館長第三代傳人陳重智分享著,

原來不起眼的修補攤師傅竟是少林高僧-了圓大師、身懷嶺南派鑄劍之絕學,

祖父在那刻決定拜高僧為師,了圓大師帶著祖父先學習少室拳法一段時間,在確定他身心靈到達標準後,才開始傳授鑄劍技術給他,

接著了圓大師帶著祖父雲遊四海、走遍台灣各鄉鎮為各地居民養護刀劍、中醫看診、看風水,據祖父回憶、他們大概環台了兩圈!

了圓大師仙逝後、奉其遺屬投身少林北漸派吳修海師父門下繼續深造,

這樣的日子持續到民國70年左右、曾祖父身體出狀況,

祖父才決定回台中定居就近照顧、並在沙鹿老家成立「青雲鑄劍藝術館」,將多年來蒐集到的民俗藝品和自身鑄造的刀劍放置其中供大眾免費參觀,

並將多年來打造的劍款註冊商標、傳承刀劍文化為己任。

A7R03104

藏身於沙鹿巷弄的「青雲鑄劍藝術文物館」

A7R03191

館內還留有陳天陽大師早期修補碗盤的成品。

A7R03203

館藏之一 – 北斗七星伏魔劍,概念取自三國時期諸葛孔明祭七星燈之典故,由一百零六個角度研磨而成,在單一光源照射下,形成七顆點光源,劍刃非常美!

A7R03205

館藏之一 – 貞節劍又叫做袖裡劍,古時富裕人家在女兒出嫁時會準備四樣嫁妝,除了土地、金銀與傭人之外就是一把貞節劍,短小劍身可藏在衣袖裡,萬一遇到劫難可保衛女性貞節。

「祖父有傳下來說,殺人的是人心,不是刀劍。」

從小由祖父帶大的館長、自小學開始就被要求凌晨早起練拳,

儘管當時很不情願、但多年後回想卻很感謝祖父的堅持才讓他練有強壯的體魄和堅韌的心理素質,

問他學拳後會不會在學校好鬥?

「才不會、因為都沒人打得贏我打起來太無聊了!」館長出乎我意料的回答著,

在有了強壯的體魄和堅韌的心理素質後,

上了國中祖父開始讓他接觸刀法和鑄劍技術、每天下課回來練劍左右手各五十下是基本款,

鑄劍步驟大致上分為打造劍刃、研磨劍刃、製作配件、製作護手、開鋒,

鑄劍時不能有不好的想法,那會產生不好的氣場導入到劍裡面去。必須要持戒、打坐,還要修持,這樣做出的劍,才有正氣跟正能量。

A7R03156

館長示範幾招劍法及一開始如何受祖父訓練的。

A7R03138

館內有間書房祖父曾要求他詳讀每本經書、吸取古代偉人的思想,

問他看完感想 「我還沒看呀!你看完跟我說~」

「我認為重要不是古時傳下來的每條規矩、而是人對鑄劍本身這件事內心是否懷有敬意。」

祖父逝世後,館長承擔起鑄劍及傳承刀劍文化的重責大任,

通常會來請劍的人大多是宮廟、收藏家、練武之人,

但祖父曾叮嚀:「財大氣粗的人,我們不會讓他請劍。」,他會跟買劍的人聊,為和想要一把劍,如果是心懷不善、斂財法師等等會予以婉拒。

鑄劍之餘館長也積極地到各處演講、舉辦展覽、受訪,

問及是否有在培養下一代了,「有哇、我現在都有帶著我女兒練拳。」,

雖然傳統上傳授鑄劍通常不收女生,

但館長認為在現在這個時代不必拘泥於每條規局、重要的是鑄劍過程是否懷有善念、敬意,

歷史悠久的鑄劍文化能在新一代的發揚下持續發光發熱實在令人感到欣慰,

未來新舊兩股力量還能擦出什麼樣的火花、我們都期待著!

A7R03128

館長很歡迎人來記錄、請教刀劍文化

磨刀

「有次在工作桌上專注工作,突然聽到背後磨刀霍霍的聲音,轉頭一看還包著尿布的女兒有樣學樣地磨著刀。」從小就承擔起鑄劍的責任真令人欣慰!xD

A7R03245

館長和藝術館門口一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