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ica Q 開箱&心得 “You are so Qute ! “ 2024

「Brian ,Work Hard and Buy a Leica.」

6年多前、在尼泊爾EBC路上的Thangna小鎮(2018 EBC舊文回顧),

看著德國工程師Markus拿著Leica M8邊拍著夕陽山景、邊認真得跟我說(他的作品),

IMG_3758IMG_3737-2

6年多後、我手裡握著Leica Q,拿到了我探索Leica的入場券。

___

想要試試Leica的念頭不是沒有停過,M9、M240、Q,

但每次刷刷二手釋出最後還是因為抗拒手動對焦或Q不可換鏡不了了之(當然還有價格),

讓我想要嘗試的原因主要還是Sony A7R3的膚色始終無法讓我滿意,

總有種塑膠皮感、照片到了另一半那邊始終被打槍(當然有看過攝影師精修後的膚質還不錯、

但要精修皮膚就失去了拍照的樂趣跟分享即時性),

只有少數用蔡司55mm 1.8的照片能過關、到後期索性懶得用相機拍她、寧願用iphone拍一拍就好。

另外就是A7R3的CMOS前玻璃較厚(數據)、照片常有種距離感、不通透感(不管是不是心理作用、照片這種事本來就很主觀、我說有就有XD),

還有就是我喜歡28mm鏡頭、舒服的生活化視角、搭配機內裁切42mm就可獲得接近人眼的標準視角,

但Sony至今沒有推出一顆體積適中、畫質不錯的28mm鏡頭,

早期購入28mm f2使用、體積完美但發色悲劇、受不了最後賣掉,

所以A7R3是台很棒的風景機(搭配蔡司18mm 2.8、55mm 1.8發色簡直銷魂)、也是台不錯的活動記錄工作機,

A7R01233

A7R02761

但拿來拍家人生活紀錄對我來說就是不如一台iphone。

此次為了另一半慶生要去吃一間燈光昏暗的無菜單料理、

下了決心要找個膚色好出片、快門安靜、昏暗環境也能拍的解決方案,

目光又回到了標配28mm的Leica Q、這次是時候了(藉口)。

/

一開始在抉擇要買Q1試試、嘗試門檻低如果後悔也好脫手,

還是直接攻頂買Q3、跟A7R3一樣的高畫素裁切優勢、翻轉螢幕、規格能用比較久。

最後還是決定先買Q1的原因-

1.重量:Q1 640g、Q3 743g,重量有感增加。

2.外型:相較於Q1背面洗鍊圓潤的外型、Q3為了翻轉螢幕機背外凸線條被破壞,我覺得買了Q3我還是會嚮往Q1的外型。

3.檔案:DNG檔大小Q3平均70mb、Q1平均40mb,電腦處理速度有差。

4.對比:看了01評測文Q2 Q3的發色變得對比較重、較現代化,Q1的對比低比較符合我需求。

5.銳利:拍女生不宜太銳利、Q1 2400萬可能比較是個甜蜜點。

/

決定了要買Q1後再來就是決定要買傳說中的1.0版還是隨意、

後來覺得我都還是用DNG檔修圖、1.0版JPG直出對我意義不大,

且為了1.0版放棄了2.0版對對焦速度的改進也不實際、最後決定隨意,

但沒想到現在二手Q1釋出量少、今年二手釋出行情甚至比我去年印象得還高,

最後在相機二手論壇發文徵求,

1天後一台品項極佳的鈦灰色Q1賣家訊息跳出、

思考了一下,

2天後相機就出現在我面前。

IMG_0501

在這之前一直以為Q1只有黑色跟銀色、本來想買低調的黑色為主,

初見鈦灰色驚為天人、正面有夠誘人、算是小圓我想要銀色M機的夢,

IMG_0415

但背面看圖片覺得好醜、為何不是像銀機一樣上下銀邊中間黑色而是整片灰搭黑按鍵,

IMG_0414

一開始好難接受、但拿到實機後在光線的反射下反而覺得還好、異常順眼且有質感。

但我就是要當個低調的騷包、所以又買了黑色的包膜包成了Q-P、哈!

IMG_0571
IMG_0591

原廠遮光罩無法上保護鏡、另買的副廠金屬遮光罩、質感不錯

IMG_0655
IMG_0656
IMG_0657

購入價格略高於目前行情、但考量到是稀有色、品相佳、又附了有品牌的真皮皮套,

算了、開心就好。

/

初上手、外觀圓潤、紮實冰冷、忍不住令人一直把玩,

IMG_0409
IMG_0410

機身操作邏輯跟日系相機完全不同頗有新鮮感,

菜單簡潔、但中文翻譯有些翻的完全不對,

對焦性能、畢竟是2015年的德系機子我本來標準就降很低預期是Canon 5D單點對焦水平,

但實測有驚喜、對焦又穩又快、觸控反應也迅速。

/

來到了試拍、終於等到一個有陽光的日子,

一拍下去,

WOW

L1100186

L1100183

這是一台會讓人發出WOW的機子、我暫時也只能這麼形容,

第一感受是發色沒有像A7R3+Zeiss鏡那麼厚重,Q1對比較淡、光線、色彩還原能力極佳很耐看,

還有很難科學化的“空間感”、沒有了A7R3 CMOS厚玻璃的困擾、Q1讓我深深感受到了通透感(我開心我覺得有就是有XD),

看到照片就像是回到了當下的光線質感。

L1100130-HDR

這就是所謂的徠卡味嗎?我不知道也不重要、重點我喜歡,

所謂刀銳奶化我體驗到了,該銳的地方銳、該化的地方就像奶油般散開且完全看不到紫邊搶鏡頭,

L1100272
L1100309

德國人造鏡的工藝實在了得(重點這竟然還不是徠卡最高階的鏡頭!)。

/

至於大魔王關卡-膚色,

意外的第一拍就過關、另一半也稱讚這台拍起來好好看相機長得又可愛,

數年來的夢魘在此刻終於解脫、感動得痛哭流涕。

而DNG檔也只要小修就能得到通透不塑膠的皮膚質感、我很滿意。

但因為沒有被攝者同意、這部分就不放上人像範例圖。

/

如同郭大爛大師心得寫的、

Q1只是台鏡頭完美的隨身相機、JPG直出並不討喜、也有些缺點,

看破它、才能善用它。

L1100413-HDR
L1100425-HDR
L1100337-全景
L1100461
L1100469-HDR
L1100475-已增強-雜訊減少
L1100362-已增強-雜訊減少
L1100294

它動態範圍低、那我就用包圍曝光拍再合併,

它AFC跟連拍弱、那我就只拍靜態、動態交給A7R3(但用Q拍時我反而喜歡改用單張模式),

它續航低、那我就多準備2顆電池、反正我一天也拍不了100張,

/

原本擔心裁切後的50mm剩800萬畫素會很勉強、

結果是我多慮了、大部分情況下的放大細節都還是令我滿意、更不用說社群分享用途,

原來只要鏡頭夠強大、稍低的畫素還是能看到滿滿的細節。

28mm vs 50mm,點圖可到flickr看原始尺寸。

L1100252
L1100253

好用的微距模式、最近距離差距頗大,拍美食小利器。

L1100174
L1100176

Leica Q讓我重溫攝影的喜悅、重新愛上按快門,

讓我想起大一那年籌足積蓄、買了第一台全片幅二手Canon 5D時到處拍照的喜悅、

讓我忍不住好奇用Q的鏡頭看世界,

它變成我出門的必需品、把它放入包內成為每天儀式感的一部分(好吧、也許只是還在熱戀期),

害我好想換一顆有相機隔層的公事包。

/

至於用了Leica是否就會拍得更好?

我覺得重點在於你是否“相信”、

一但你相信了這個信念說服大腦、大腦自然會給予你符合信念的行動,

願意常帶出門、相信自己會拍得更好、常按快門、出片機率自然就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