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建案-北屯『心之所向』社區屋主驗屋交屋心得+開箱夢想小宅 2025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102

/

期待多年的小窩終於完工了、整理一下這3年來的資料跟照片留個紀念。

🏡建案資訊-

【建案名稱】:總太心之所向
【建設公司】:總太地產開發有限公司(2023/07更名為富華創新)
【營造公司】:總太營造股份有限公司
【基地位置】:台中市北屯區環太東路(廊子重劃區)
【基地面積】:11330.7坪
【總共戶數】:住家 1834戶,店面 28
【棟別規劃】:11棟 (A~K)
【坪數規劃】:2房 (24-28坪)、3房 (34-38坪)
【電梯戶數】:11戶四梯,13戶五梯,15戶五梯
【總樓高度】:地上15層,地下3層
公設項目】:接待大廳、會議室、視聽室、閱覽室、空中花園、健身房、交誼廳、中庭花園、廚藝教室、Lounge Bar、親子遊戲區、KTV、信箱區、曬被區、泳池、SPA、滑水道、湯屋、桌羽球場、露營區、影廳、跑酷場、民宿…等。

/

總太整體開發一共分為 4 期,
第一期(總太2020):2020年12月
第二期(總太聚作):2022年10月
第三期(總太心之所向):2024年11月
第四期(總太心之所向):2024年12月

/

重要時間軸-

2021/03 建商開賣(自售無代銷公司)

2021/05 建案開工

2021/12 全案完銷(8個月)

2022/02 開始看房

2022/04 購買轉約戶

2024/02 建案拆鷹架、對保+給代收款

2024/06/05 建案完工取得使用執照(工期約3年)

2024/08/12 驗屋(08/05開始第一波驗屋)

2024/10 代書過戶+銀行撥款

2024/11/04 複驗+交屋(10/28開始第一波交屋、從開工到交屋約3年半)

2024/11/25 裝修完工(21天)

/

開始接觸房地產業後、認知到自己人生一大目標是擁有自己的房子,

當時碰巧正值疫情期間房產市場快速飆升、我知道不能拖必須盡快找一間自己能負擔的、

不然到時同預算可能越買越遠或越買越小,

從開始看第一間到買心之所向只花了2個月、大概看了4間中古+6間預售,

因為預算設很死、所以只能考慮市區震前老兩房、套房或海線跟市區外圍的新兩房,

一開始先去看中古屋但馬上厭倦了要斡旋議價拉價+老屋怕鑑價貸不到8成+整修費較高現金不夠,

再去看預售屋、馬上見識到房市熱銷期間各種高傲的嘴臉,

有一建案到接待中心現場代銷正眼都不瞧我一眼、現場才跟我說全案剩一戶車道上方三房看你要不要,

上網找轉約戶打給一屋主只想確認是面哪的戶別直接嗆我這個你該去問仲介不是問我、只問我要或不要。

/

當時預售案大概考慮了清水青雲賦、沙鹿凱悅W、沙鹿允將上上謙,

另有想要皇普莊園、市政愛悅但大爆預算,

偶然發現北屯的心之所向轉約、總價小爆預算但已付工程款+賣方價差現金尬得過、剩餘工程款還有2年半工期慢慢繳還過得去,

最後在沙鹿兩房跟北屯兩房中選擇了後者、一是離市區相對近還是比較好、二是往後房市如果有動盪也比較穩,

然後總太也真的是很有良心的建商、工作上看過太多的建案跟格局圖(興XX、寶X、達X…),

總太在格局、採光、建材、梯戶比、價格上真的都很有誠意。

/

現在事後回看也許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當初考慮的建案有一間還沒完工延後交屋、有一間完工我看591室內照廚房管路令人不敢恭維,

碰巧遇上新青安政策以為很難申請到的40年變很容易、月負擔變得比預期低、本利和比房租還低,

但當然也有遇到很刺激的事情,

2024/02對保、2024/07碰到全台房貸爆量許多銀行紛紛限貸,

社區群組內大家都很緊張到底貸過了沒、撥款了沒,

怕撥款前又會重審,我工作業績不敢鬆懈、怕薪轉金額掉下來難看、也不敢做任何大筆消費怕戶頭餘額難看,

最後2024/10撥款後才終於鬆了一口氣,

雖然這間房子並不完美 – 總戶數多、小坪數、只有一衛浴、沒有無限棟距、在市區外圍、老台中人嫌離斷層帶近,

但我覺得心裡很踏實、努力了數年每月一直繳錢、一步一腳印看著它完工交到我手裡,

交屋後一週我常常坐在地上發呆、環顧四周,想著基地從一個大坑到結構完工、室內從一張圖面到驗屋時第一次踏進屋內變成3D的樣子、一切好不可思議。

我內心充滿感恩、也很知足,也感謝總太願意做這樣的案子讓年輕人有機會買得起,

感恩總太、讚嘆總太。

/

先分享社區圖-

(以下圖多)

工期期間蓋到13樓的樣子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104

總太造鎮四期一起排排站合照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106

心之所向三+四期空拍、基地超大退縮、還退讓基地多了1-2線道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103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67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68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76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75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74

心之所向後方+麗園公園空拍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105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100

中庭心之谷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107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99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98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95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97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89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101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62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94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93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92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73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1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91

以後的泳池+SPA區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69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19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28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25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22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24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23

往社區後方看的市容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26

超大環保室(照片只是1/4)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8

地下停車場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66

B3天井佈置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21

2024/08/12驗屋

我這戶蠻幸運的基本上找不到什麼瑕疵、小瑕疵總太員工也馬上登記、出一份驗屋檢核單pdf檔給我,流程都很專業、成熟。

當天時間有限又有很多事要做照片拍得比較混亂。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37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38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65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36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41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40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46

為了這個景我等了2年多、本想買正後方無限棟距的但價差太大,

………下一間加油。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43

建商配合土銀+合庫的貸款方案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35

格局圖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6

2024/11/04交屋

三四期一起蓋、也一起交屋、交屋中心統一設在四期,

整個交屋過程也很流暢、專業,大概1小時。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33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18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16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2

我也交屋啦!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10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3

社區磁扣很有質感+顏色很騷包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7

早期購買的戶別建商特別送的家電禮券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9

建商交屋禮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5

好好幫屋內拍個紀錄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32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61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17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51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14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12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13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11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29

室外機放置位置(不算在坪數內、算建商送的空間)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48

建商送的櫻花熱水器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63

標配廚房組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30

標配浴室含國際牌免治馬桶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52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53

2024/11/25裝修完成

為了節省預算+不想要拖太久怕之後更多人交屋送貨擠在一起,

所以裝修全部自己來,本來目標1個月完工最後21天搞定🤣。

喜歡木質無印風、希望屋內只有白、黑、木色系不要太雜亂,

但台灣原木傢俱大都很貴(好不是貴、是我的問題)、所以家具大部分轉向淘寶選購,

省了不少但自己組裝真的好重好累……..

如果要我再選擇一次,…………….我應該還是會再組裝一次。

/

設計部分推薦大家用電腦軟體Sweet Home 3D

完全免費(但對電腦效能有點要求)、把建商的格局圖匯入即可量出每個邊尺寸,

試擺每樣傢俱家電的顏色尺寸是否和諧、爆框,但沒辦法很精細描繪出跟實品一模一樣的櫃體,

還可模擬在室內行走的視覺感受,

最後完工成品也的確99%都跟我在軟體感受的一樣,

沒有櫃體爆框、沒有家具買錯、沒有壓迫感。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34

完成品,沒有美美的裝潢天花板系統櫃、只有一步一腳印充滿血淚的DIY家具。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81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78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85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86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80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79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82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87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84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83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77
北屯心之所向交屋心得-90
屋內已安頓好接下來就剩社區另一大特色公設區完工點交後、再來開箱一篇!

Leica M11 Silver 開箱&心得 2025-萬宗歸一

L1008206

/

在入手Leica Q的四個月後、我終究入坑了Leica M,
因為Q的體積跟鏡頭表現實在太過美好、讓我也想要補齊一套Leica鏡頭焦段

首先說在前頭、我覺得買Leica M很大機率不會讓人拍得更好,失敗率高、拍攝節奏慢,它只是會讓使用者用得更爽而已,

但最後還是願意嘗試M機的原因-

1.現在日系相機對焦太容易了、隨便都眼控對焦、一秒十幾張,拍了一堆回來懶得整理,

手動對焦逼迫你放慢拍攝節奏想好再拍,想清楚構圖再對好焦、按下快門,理論上可以拍得更少、拍得更好,當然你說一般相機也能調成手動對焦、但有得選擇跟沒得選擇只能手動對焦是兩回事。

2.攝影玩久了嘛、總想來點挑戰,手動對焦越困難越想去挑戰它、征服它。

3.不得不說Leica的CMOS跟前置玻璃、鍍膜真的優秀,如果克服上面重重困難、按下一張成功的照片,通透感立體感都不會讓你失望,有人說混在一起盲測根本分不出來、但我覺得是比率問題,A7R3拍出來的照片可能10張只有2張會讓你感動想留下、M11拍出來的照片10張可能會有7張的差別、有處理過兩種不同品牌相片檔案的人應該都能夠感受到。

4.縮短出片時間,這點我在換Q之前沒有特別期待、想說用Raw檔還是會修,但實際使用Leica兩款機型的Raw檔真的蠻好修的、小幅度調整色溫、飽和度、亮度,畫面就很跳了、大幅縮短修圖時間。

5.縮減體積重量,多年前Canon跳到Sony經歷了一次大瘦身很滿意、這次雙修Leica目標進一步壓縮。

前兩年旅行使用的配置大都是1機3-4鏡-

Sony A7R3+14mm F1.8 GM+55mm F1.8 ZA+Sigma 28-70mm F2.8(有時不帶)+Tamron  70-180mm F2.8 =約2.2或2.7公斤,

/

購入Leica Q後變成2機3鏡的配置-

Sony A7R3+14mm F1.8 GM+Leica Q 28mm+Tamron  70-180mm F2.8=約2.6公斤、不一定有省到重量但多了雙機的方便性,

/

補齊Leica M後變成2機3鏡的配置-

Leica M11+Laowa 15mm F2+Leica Q 28mm+福倫達 75mm F1.5(比較公平的對手是FE 85MM F1.8、重量差不多但M鏡體積還是小一圈)=約2公斤、一個後揹相機包下層就直接搞定、完美。

/

但當然有人會說焦段差這麼多怎麼比、我是選擇裁切畫面就好,

現代機型畫素很足夠、15mm裁切到30mm、28mm裁切到56mm、75mm裁切到150mm,這樣都足夠使用,

但這種做法不是每個人都認同、有些人認為照片就是要完整無裁,只是我A7R3裁切功能用那麼多年、從來沒被客戶、觀眾質疑過“畫素不夠多、散景不夠淺”,

但我的確放棄了Tamron  70-180mm更極致的長焦段、

但在旅行中、我只要有超廣角、標準、望遠三種視角可切換即可、我並不追求絕對焦段數字上的齊全,我只要有這三種視角來呈現畫面即可、這也是我的選擇。

/

至於有了Leica後會出清Sony嗎?當然不會

接案或登山時我還是會使用Sony、

但旅行或聚餐等可以慢拍的場合我就只想帶著Leica出門。

/

當初在選擇M機型時把Leica M240、M10、M11納入選項,

Leica M240-優點:人人懷念的發色、可錄影、最便宜,缺點:厚、重、白平衡飄。

Leica M10-優點:輕薄、性能相對成熟、LV可用,缺點:發色偏日系、電池縮水耗電。

Leica M11-優點:更輕薄、性能成熟、續航佳、據說發色神似M9,缺點:入手門檻高、高畫素微震問題。

/

刷了一陣子二手釋出的不多、有看到幾台M240、M10上架但開的價格也很誇張,哪有機子二手價越賣越高的…..然後Leica官方2025/01又要漲價、二手價可能也會跟著漲一波,

後來終於看到一台品項不錯的銀色M11(再次感謝原主人為了換Q3 43割愛)、價格也不錯就直接選擇了M11。

/

簡單開箱-

LINE_ALBUM_leica m11_250115_3
LINE_ALBUM_leica m11_250115_4
LINE_ALBUM_leica m11_250115_5
LINE_ALBUM_leica m11_250115_6
LINE_ALBUM_leica m11_250115_7
LINE_ALBUM_leica m11_250115_8
LINE_ALBUM_leica m11_250115_9
LINE_ALBUM_leica m11_250115_10
LINE_ALBUM_leica m11_250115_11
LINE_ALBUM_leica m11_250115_12
LINE_ALBUM_leica m11_250115_13
LINE_ALBUM_leica m11_250115_14
LINE_ALBUM_leica m11_250115_15
LINE_ALBUM_leica m11_250115_16

黑白無雙

LINE_ALBUM_leica m11_250115_28
LINE_ALBUM_leica m11_250115_29
LINE_ALBUM_leica m11_250115_23

像塊磚頭一樣扎實

LINE_ALBUM_leica m11_250115_24
LINE_ALBUM_leica m11_250115_25
LINE_ALBUM_leica m11_250115_26
LINE_ALBUM_leica m11_250115_27

/

順便開箱兩顆鏡頭-

首先是老蛙 LAOWA 15mm F2 Zero-D LM

超冷門的鏡頭、全網只找得到一篇英文評測、全網拍也只找得到一家在賣,

但規格超逆天、在M接環絕無僅有,價格、做工、畫質、星芒也超出我預期。

LINE_ALBUM_leica m11_250115_35
LINE_ALBUM_leica m11_250115_34

轉接環可接72mm濾鏡、但會變胖我選擇不用

LINE_ALBUM_leica m11_250115_32

LINE_ALBUM_leica m11_250115_31
LINE_ALBUM_leica m11_250115_30

實拍照-

L1008107
L1008117
L1008116
L1008157
L1008163
L1008179

1.8倍裁切變28mm
L1008206
L1008239-HDR
L1008368-HDR
L1008256-HDR
L1008259-HDR

和太陽對幹顏色都算能保留、f4開始就有星芒、f5.6更尖銳

L1008207
L1008091
L1008092

f2畫質略軟(不是糊成一片只是線條不夠分明)、f2.8可接受、f5.6-11大概都是最佳畫質

沒有遮光罩所以要注意眩光

L1008286-HDR

/

再來是第二顆福倫達 Voigtlander 75mm F1.5 ASPH for VM

顏值佳、光圈大、顏色中規中矩、f1.5稍軟、f2以後都蠻銳利的可以數毛

但光圈環相對鬆手感差一點、然後M機沒防手震所以快門要求高。

LINE_ALBUM_leica m11_250115_1
LINE_ALBUM_leica m11_250115_2

遮光罩太寬我也選擇不用

LINE_ALBUM_leica m11_250115_17
LINE_ALBUM_leica m11_250115_18

兩顆體積相仿

LINE_ALBUM_leica m11_250115_33

實拍圖-

L1007787-已增強-雜訊減少
L1007850
L1007848
L1007892
L1007894
L1007751
L1007957
L1007937

1.8倍裁切變135mm、路標車牌都可辨識

L1007941

/

真的開始使用M後發現手動對焦並沒有那麼困擾我、只是拍攝節奏比較慢而已,

但也是剛好M11的LV對焦好用、跟以前一般相機開LV對焦沒什麼差別,

如果用黃斑對焦我就真的不太行、不能調整屈光度對眼鏡族來說對起來好困難,

所以M11是台很不M(?)的機器、比預期拍起來簡單多了XD。

/

比較困擾我的反而是微震、因為機身跟鏡頭都沒有防手震、所以安全快門務必提高+雙手拿穩、

不然高機率放大看都晃到,開電子快門就能解決但會影響畫質+照片會偏暗,

目前暫時只有購入兩顆副廠鏡頭、這兩顆鏡頭光圈全開都有點軟,

看來可能真的只有APO鏡能夠餵飽M11、體驗到像Q一樣全開光圈又鋭又化的感覺了(汗。

/

M11用下來感覺是台能讓人用很久的機子、挑不到什麼麼大缺點(硬要說的話就是偶爾當機,

未來除非同時更新了防手震+翻轉螢幕才會讓我有慾望升級了,

希望Leica不要這麼快更新、讓我M11可以用久一點~~~(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