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鹿百工》第13集-清隆竹藝社

A7R05846

竹製品在台灣早期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因其有著取材容易、透氣、便宜等特點,幾乎是每家必備用品。

耳聞沙鹿路橋下有位老竹藝師傅、獻身竹藝逾半世紀值得採訪記錄,

可惜造化弄人、上週五前去拜訪時發現人去樓空,

隔壁鄰居告知師傅昨天剛搬走、搬回雲林家鄉,

秉持著產業記錄的精神、輾轉連絡上師傅約訪,

因此今天將場景搬到了雲林莿桐、由清隆竹藝的廖清隆阿隆師和我們分享他的人生故事。


「從小竹凳學到複雜的神轎、從學徒練到可以出師」

阿隆師民國39年出生於雲林斗六、

小學三年級時覺得不是讀書的料便離開學校回家幫忙農務,

13歲時、一位來自鹿港的竹藝廠二代來到斗六大埔營區服役,

休假時到附近鄉里詢問有沒有人願意去他家廠裡當竹藝學徒、

於是阿隆師便夥同2-3位好友前去鹿港開啟3年4個月的學徒人生,

從小竹凳學到複雜的神轎、從學徒練到可以出師,

如同過去常聽到的學徒經驗、在早期還沒有勞基法規範的年代,

每天從一早忙到晚上9點10點才休息是家常便飯,

這三年多時間廠內來來去去近百位學徒,阿隆師撐了過來、終於學成出師!

A7R05779

清隆竹藝在沙鹿路橋下的舊址

A7R05825

來到阿隆師在莿桐剛搬來的工作室、現場正在趕工小躺椅趕著出貨。

「竹器數十種變化不需說明書、做法早已深印在腦中」

16歲出師後阿隆師第一站前往台北竹藝廠當師傅(因為北部價格好、銷量多)、做到被徵招入伍才回斗六家鄉服役,

民國62年退伍後國際市場對竹製品需求熱切、他在家鄉成立清隆竹藝企業社,製作餐具、傢俱等供貿易商外銷美、日,

民國68年中美斷交導致外銷受挫、阿隆師舉家遷移到高雄改做國內市場,

在鐵皮還不盛行的年代、在南部幫人蓋竹屋、做竹雞社、豬舍等等,

民國80年因客群及方便取得原料、又遷移至沙鹿定居,

隔了幾年塑膠製品普及竹製品市場萎縮、阿隆師此時改去營造業當技術工頭,

退休後才從拾竹器技藝、持續出產作品至今。

竹器的原料阿隆師大多開著貨車前往苗栗獅潭山區和業者收購桂竹,

但老一輩退下後又沒有年輕人願意砍竹維生、有些品種竹子買不到阿隆師現在要從國外引進才有,

阿隆師目前大多是批發竹製傢具給中部數家竹藝行販售為主、

也常接單訂做較為複雜的神轎、麵攤等產品。

A7R05795

製作步驟第一步:先將竹面洗淨

A7R05802

第二步:將竹子表面火烤上色

A7R05809

第三步:將竹子鑽孔

A7R05804

第四部:挑選粗細相近的竹材組裝成各式產品

A7R05780

竹器數十種變化不需說明書、做法早已深深印在腦中,

A7R05785

除了傳統傢俱型態、阿隆師也試著創作各種精巧的線條融入其中。

A7R05807

竹子的魅力是隨著時間顏色自然氧化、成為獨一無二的樣子。

A7R05792

簡單的小板凳阿隆師一天可以做10張

複雜的躺椅大概兩天才能完成1張

「竹製品價格不降反升、反而成了高價的傢俱選擇」

近年來也許是因為早期師傅陸續過世較少年輕人接班、產能下降,

竹製品價格不降反升、反而成了高價的傢俱選擇,

想來也真奇妙。

談及是否有人傳承?阿隆師突然面露笑容説過去從沒收過學徒,

但今年初有一位女學徒上門拜師、每週假日前來學技至今、非常有心。

訪談後、照著阿隆師給的電話聯繫上了學徒佳芳,

我好奇是怎麼樣的機緣讓她願意主動拜師學藝?

佳芳說她是土生土長的梧棲人、有次突發奇想從梧棲走到沙鹿市場買菜,

從沙鹿路橋地下道上來時遇到了阿隆師、

喜愛各式手工藝品的她、閒聊中得知阿隆師目前竹藝後繼無人,

她買完菜後越想越不對、走回路橋時便主動前去拜師,

希望能將這份技藝傳承下去。

或許就是緣分才讓喜愛手工藝品的佳芳和沒有傳承人的阿隆師相遇,

佳芳目前還只會做小竹凳之類的簡單製品,但相信只要再多些學習、她必能做出其他精巧的製品,期許佳芳能和阿隆師繼續將竹藝傳承延續!

A7R05838

阿隆師和工作室一影